意義,就大有文章可做。或許你會說,這必然會批評社會的不誠信,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只要你不片面絕對,不否定一切,不觸犯制度底線,就會因為你文章流露的社會責任感而獲得好評。
我沒有特別強調這是高考作文的標準,是因為無論為什么寫作都應該如此,無論什么競賽、自主招生都不會有不同的標準。我們再也不要人為地制造“應試作文”的特有標準了,那樣做,只會培養學生投機取巧的惡習,只會導致學生厭惡作文,只會讓學生在高考中鎩羽而歸。
我也沒有特別強調要學生說真話。因為說真話是作文的必要條件。但卻不是評價作文優劣的最高標準。真話也有高下之分。朱光潛先生在《詩論》中稱:“‘真’字是淵明的惟一恰當的評語。‘真’自然也還有等差,一個有智慧的人的‘真’和一個頭腦單純的人的‘真’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是Spontaneous與native的分別。淵明的思想和情感都是蒸餾過、洗煉過的。”一個頭腦單純的人,他的“真”可能膚淺,可能偏激,可能庸俗,怎么可以僅僅因為說真話而給予好評呢?給“蒸餾過的、洗練過的”、“有智慧的人”的真話以高分,才體現教育把野蠻人變成文明人的宗旨。
當然,僅憑立意高深就給高分也是不公平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也得匹配。立意高深,證明無力會大大削弱文章的力量,語言混亂粗鄙也會暴露思想的混亂和素養的低下。好作文是“寫什么”和“怎么寫”的結合,少了一面都無以成就佳作。然而,立意獨特能夠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更受關注也是事實。猶如跳水比賽,選擇難度系數高的動作,起評分也高,選擇難度系數低的動作,起評分也低。所以,無論從寫作的正道言還是從考試得高分言,都值得嘗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