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120余年來,學校形成了興學強國、艱苦創業、崇德尚實、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優秀品格,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張元濟、蔡元培、蔡鍔、黃炎培、鄒韜奮、陸定一、錢學森、張光斗、吳文俊、徐光憲、江澤民、蔣新松、侯宗濂等,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西遷以來培養了李伯虎、李鶴林、葉尚福、陳國良、雷清泉、熊有倫、蘇君紅、孫九林、陳桂林、程時杰、孫才新、韓啟德、譚鐵牛、叢斌、郝躍、江松、房建成、王華明、陳政清、湯廣福、郭萬林等3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高華健、鎖志剛、姜晶、劉奕路、梁平、陳掌星等美國國家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遷校62年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25萬各類人才,畢業生在社會各界享有良好的聲譽,涌現了蔣正華、張福安、陳惠波、張玉浦、溫熙森、馬德秀、崔殿國、姚引良、孫來燕、張國寶、賈全喜、王玨、連維良、溫樞剛、項兵、龍興元、汪建平、江小涓、蒲忠杰、于杰、張月娥、桂生悅、盧雷、趙歡、仇建平、黎仁超、胡懷邦、周鴻祎、陳曦、李壽生、鄭海濤、路一鳴、樊登、劉烈宏、王東峰、劉奇等一批知名校友。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品行養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創新”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建立“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教育”、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2006年,在國內高校率先實行“書院制”,書院、學院“雙院制”培養模式為學子插上騰飛的翅膀。2017年,學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實“校-院-系”三級教學責任,建立“橫向協作、縱向貫通、教書和育人統籌協調”的本科生人才培養管理體系。以錢學森學院為載體,學校把錢學森精神和智慧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先后創辦“少年班”“錢學森實驗班”“宗濂實驗班”“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實驗班”等拔尖人才培養實驗班,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學校以獨特的教育理念,寬松的學習氛圍,強大的師資配置,良好的教學效果備受學生和家長好評。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7項,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3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1門,擁有12個國家級教學基地、9個國家級教學團隊,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7篇,提名獎46篇。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競爭力。2000年至今,主持“973計劃”項目2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830項,基礎研究項目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1項,其中2017年主持7個項目獲獎,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依托學科與人才培養優勢,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政府、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2000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社科重大項目23項,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獎21項,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共建10個高端智庫,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納應用。
學校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四面旗幟,打造“奉獻報國的使命文化、嚴謹精致的卓越文化、開拓進取的創新文化、團結互助的團隊文化”,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230個文化社團,科技、文藝、體育等活動豐富多彩,“縱論四海”“九州名家”“思源大講堂”“學而論壇”等成為學生開拓視野的經典品牌。歷年來,交大學子在SAE國際航空設計大賽、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國際數學建模大賽、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國際英語演講大賽、世界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亞洲區選拔賽、中國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課外科技大賽、“創青春”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全國航空航天模型(科研類)錦標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與社會實踐科技競賽等國際國內大賽中屢獲佳績。
西安石油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30西安石油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19陜西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07西安財經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