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創建于1920年,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國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一。哈工大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歷經90余年的奮斗,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多學科、開放式、研究型的國家重點大學。
哈工大威海校區是哈工大“一校三區”辦學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85年,經原航天工業部批準,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成立,后成為威海校區,即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經過30年的建設發展,威海校區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務山東,拓展國防,走向國際,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辦學特色。201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協議;,國家海洋局和工信部簽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學科協議。11月,哈工大黨委制定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關于威海校區發展建設的若干規定》,對威海校區未來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2015年,威海校區成立30周年,校區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當前,威海校區正在為建設與校本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相適應的高水平特色校區的目標而努力。依山傍海的哈工大威海校園到處呈現著恬靜嫻雅氣息,歐式建筑風格與簡潔的現代建筑風格寓意著哈工大文化的傳承、中西文化的合璧、傳統與現代的交融。這是哈工大最美麗的校園。
目前,威海校區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設有10個院系和2個教學部,有本科專業37個,共享校本部18個博士點,并單獨設有2個一級學科和2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8個山東省重點學科,6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是哈工大“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威海校區初步形成了與哈工大校本部交叉互補的學科體系。與此同時,校區面向國家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建設頂層設計,凝練學科特色與主攻方向,按照“一個藍色,二個智慧,三個重點,三新優勢”的特色進行學科體系布局和建設發展,即面向藍色海洋,服務于智慧制造、智慧城市,以船舶、海洋、汽車為重點,以新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為新興優勢學科,突出重點,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形成威海校區的辦學優勢。
威海校區在哈工大總的框架下強調海洋特色,圍繞海洋強國戰略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需求,構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創新能力的科研平臺和特色學科團隊。獲批了國家級科研平臺??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與國家海洋局共建我國第一個淺海綜合試驗場;建在我校的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又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藍色經濟區國家級規劃建設平臺。還擁有山東省特種焊接技術重點實驗室、石墨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空間結構研究中心、網絡與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山東省企業網絡化與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由院士和知名專家為領軍人物的高端研究機構。
威海校區先后承擔數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以及神舟飛船和探月工程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在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科學、電子對抗、水下焊接、工業機器人、網絡安全、空間結構、醫療裝備、分離與合成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企業信息化、快速艇、特種車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創新成果。其中,“異種材料先進連接技術及其應用”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L-乳酸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有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威海校區的數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和環境工程等學科的研究成果為哈工大相應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機構行列提供了重要支撐。
威海校區不斷完善的優勢學科,逐步提升的科研實力,匯聚了一支結構多元、知識寬厚、教研并重的師資隊伍。校區現擁有1名國家級、6名省級教學名師和14位哈工大教學帶頭人。近年來,還涌現出了一大批以“師德模范”王克老師為代表的優秀教師,多名青年教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和威海英才計劃,為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拔尖創新人才奠定了基礎。
曲阜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51曲阜師范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09青島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0:0:30濟南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1 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