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回顧“十二五”,我們深切感受到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得益于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于全縣人民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縣人民,向駐和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支持和縣發展,參與和縣建設,促進和縣繁榮,維護和縣穩定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的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環保安全形勢還不容樂觀,民生保障還存在不足,政府自身建設還有待加強。特別是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剛性支出增加、環境要素制約時,我們雖然有齊心合力、負重前行的決心和行動,但是外貿發展、生態縣創建、小商品市場建設等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表示歉意。
各位代表,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回顧五年的奮斗歷程,我們深切感受到,只有始終圍繞富民強縣這一目標,做足招商引資、推進項目、服務企業“三段論”文章,推動工業、農業、三產服務業齊頭并進,才能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促跨越,獲得群眾信任;只有始終圍繞改善民生這一根本,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積極響應群眾訴求,才能增進民生福祉,取得群眾支持;只有始終圍繞求真務實這一核心,全面強化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才能凝聚發展合力,贏得群眾贊賞。
二、“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十三五”是我縣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實現“進十爭百”目標的攻堅期。“十三五”時期,全縣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堅持“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工作主題不動搖,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抓手,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實施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城鄉統籌和民生保障五大戰略,圍繞打造濱江產業新城、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蔬菜之鄉、生態休閑勝地四大定位,加快建設經濟強縣、文化強縣、生態強縣,努力實現綜合實力省內進十強、全國爭百強,確保與馬鞍山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數據均包含鄭蒲港新區)。主要發展任務是:
(一)圍繞創新發展,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加快結構性改革,突出創新驅動,統籌推進三次產業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產業新體系,爭取到2020年,三次產業比調整為12:58:30。
聚焦工業發展,做大做強泵閥及汽車零配件、食品工業、精細化工、綠色建材四大主導產業,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構建新興產業引領、主導產業支撐的現代工業體系,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縣規上工業企業超20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80億元。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以蔬菜產業,圍繞“育種、育苗、種植、加工、貿易”,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水平,促進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推進北部旅游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能級,力爭“十三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
(二)圍繞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合理布局統籌兼顧
繼續實施“名人、名城、名景”工程,以“三城同創”為重點,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中心城市。
堅持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健全總體規劃、控制性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構建全域覆蓋、銜接緊密、相融互補的城鄉規劃體系。按照“一主兩翼”的城市空間布局,繼續實施城建“四大工程”,服務鄭蒲港新區發展,加快烏江新城建設,努力實現產城融合發展。加大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開發力度,建設一批體現和縣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觀,放大“和文化”元素。持續開展“兩線五邊一重點”綜合治理,深入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徹底改變全縣鎮容村貌。
(三)圍繞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環境友好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戰略,進一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協調的原則,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不斷改善空氣質量。大力支持新能源發展,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強資源循環利用,促進節能減排。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開展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大生態縣創建力度,加強水生態保護,嚴格水資源涵養,推進森林植被恢復、景觀提升、綠道建設等工程,強力推動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強化生態服務功能。
(四)圍繞開放發展,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合作共贏
依托自身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擴大開放合作,圍繞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等高對接,差異規劃,努力實現合作共贏、聯動發展。
加快推進S367改造、化工基地公用碼頭等項目,跟進九華路過江隧道、寧和城際、馬巢城際鐵路等項目,全面形成“外通內暢”的交通體系。強化區域合作,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強與長三角、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分工協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力爭在大企業、大項目引進上實現突破。創新園區共建、人才共享等機制,推動園區轉型升級、產城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對外貿易等產業,引導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
(五)圍繞共享發展,全面推進民生改善社會進步
堅持“發展經濟就是為了保障民生”的理念,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和文明指數。
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的方針,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兜牢民生底線,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加大教育投入,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加快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方便群眾就地就近看病。持續擴大就業,拓展城鄉居民收入渠道。實施精準扶貧,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推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狠抓安全生產,提升平安和縣建設水平。繼續弘揚,加強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質。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加快發展、充滿希望的五年,是埋頭苦干、奮力超越的五年,只要全縣廣大干群始終做到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堅韌不拔,不懈怠、不折騰、不畏難,勇于擔當、敢于拼搏、樂于奉獻,我縣的經濟必將更加繁榮昌盛,城市必將更加精致靚麗,社會必將更加和諧穩定,和縣定會成為江淮大地、長江之濱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三、工作安排
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從宏觀形勢看,新常態下穩增長、促發展的壓力依然較大;從全省形勢看,隨著“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戰略部署的深入推進,經濟發展將注入新的活力;從我縣形勢看,隨著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的快速推進,滁馬高速的建成通車,鄭蒲港的開埠運營,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啟動建設,將為全縣加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務必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抓好各項工作。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及縣委十二屆十六次全體會議精神,圍繞“進十爭百”這一目標,緊扣“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這一主線,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好中求快”總基調,推進“4314”工程不動搖,踐行“1234”思路不放松,進一步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全力打造合理布局、精致大氣的生態歷史文化名城,爭當全市縣域轉型發展的排頭兵。
綜合考慮,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安全生產等指標控制在上級下達的指標以內。(以上數據均包含鄭蒲港新區)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進一步壯大經濟體量
招商引資務求精準。大力發揚“拼命招商”精神,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和“一號工程”來抓,圍繞主導產業,積極探索市場化、高效化、項目化的招商模式。堅持引資、引技、引智“三位一體”,下大力氣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產業鏈條長的好項目。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四會”招商,做實“兩圖一案”,實施精準招商,重點跟進上好佳、煌上煌、先鋒藥業等在談項目,力爭早日簽約落戶,全年新引進不少于3個10億元以上項目。
推進項目務求快速。始終把項目作為穩增長的“牛鼻子”來抓,堅持抓大不放小,創新項目推進機制,繼續推行領導包保、評星亮燈等制度,緊扣供地、開工、竣工等關鍵節點,倒逼建設進度。全年安排重點項目70個,年度計劃投資70億元。重點推進中電熊貓、聚盛汽配、華昌醫藥等項目建成投產;明發江灣新城、S206改造等項目加快建設;晟然橡膠、神劍新材料、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等項目啟動建設。
服務企業務求實效。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和縣”的理念,著力降低實體經濟經營成本,不斷提高服務企業效率。建立企業問題動態清單,健全服務企業分級負責制,實現服務企業全覆蓋。強化要素保障,全年供應土地不少于3500畝,新增企業貸款15億元以上。充分發揮應急周轉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完善創投基金運行機制,新增掛牌企業不少于3家。依托泵閥產業研究院、蔬菜產業研究院等平臺,集聚一批高技能人才,夯實產業發展支撐。繼續開展“重點項目保平安”行動,嚴厲打擊擾亂正常施工和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的違法行為。
(二)堅持不懈調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
做大做強工業。緊緊圍繞四大主導產業,以實現工業倍增為目標,堅持做大存量和做優增量并舉,持續開展聚焦工業發展行動。加快生源苯胺、裕河新材料等項目建設,爭取早日投產;推進萊普生命科學園、AVK、棟泰農業等企業實施擴建;保障海德石化、盤景水泥、大學高考泵業等企業生產運轉;幫助小微企業擴規升級,全年完成工業投資90億元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不少于20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2家。
做精做優農業。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超百億元。繼續推進蔬菜產業提升行動,加快工廠化育苗、農業物聯網等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的運用推廣,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新增省級以上蔬菜標準園3家。集中財力物力,利用3年時間,對全縣水利設施進行改造提升,讓我們的堤防更加穩固,讓我們的設施更加先進,讓我們的豐收更有保障。
做新做活三產。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導”的原則,著力推進北部山區旅游開發。加快“百景新和州”建設,力爭新開工文旅項目不少于5個,確保雞籠山-半月湖、香泉旅游度假區雙雙通過4A級景區創建驗收。加快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力促梵谷商業廣場、華農市場等項目盡快建成,楚漢街、佳源商業綜合體等項目盡快啟動建設,打造十里汽車綜合服務特色街區,建設十分鐘便民服務圈。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筑業總部、和順物流等項目建設。繼續加大總部經濟引進力度,力爭再引進2-3家企業。引導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積極拓展和培育健康養老、醫療保健等新興消費市場。
(三)攻堅克難轉方式,進一步積蓄發展后勁
向創新要活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年申報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0項以上、科技小巨人企業10家,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高新技術產品20個以上。強化與通用機械研究院、南農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省級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食品產業研究院建設,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為契機,進一步提高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比例,力爭申請專利500件以上。
向改革要動力。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運行網絡平臺,提升政府服務水平。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全力做好行政審批事項承接、清理、下放工作。落實財稅體制改革,健全財政分配體制,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建立扁平化、高效化、公司化的運營機制。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和資源轉化增值,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激發市場活力。
向合作要潛力。積極對接嘉興秀洲、南京浦口等地,搭建交流平臺,密切溝通聯系,創新合作方式,推動產業互補,謀求互利共贏。強化政策引導,鼓勵企業通過知識產權合作、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全力支持鄭蒲港新區發展,積極做好鄭蒲港鐵路建設地方工作,提升港區輻射帶動能力。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支持骨干企業和特色產品“走出去”,擴大對外貿易,提升本地產品競爭力。
2020年黨員兩學一做四講四
時間:2023-09-17 02:0:39關于黨員個人四講四有對照
時間:2023-09-13 19:0:012020年兩學一做黨員個人自
時間:2023-09-21 21:0:482020年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民
時間:2023-09-18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