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創建創新型城市工作規劃(五)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建設全國文化名城,使沈陽成為文化創新的活力之都、魅力之都。成為優秀文化人才輩出、優秀文化產品不斷涌現、文化設施先進和文化活動豐富的文化高地。
——深化文化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國家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核心帶動作用,激發文化發展的內在潛能,加強文化載體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國內領先的文化產業創新體系。整合沈陽經濟區中部城市演藝、傳媒、影視、出版發行等資源,不斷擴大國家級文化創意示范區的影響。
——建設文化產業服務平臺。加強文化產業公技術、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建設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基地,推動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出口。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集群。推進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棋盤山國際創意谷等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沈陽雜技集團、沈陽出版發行集團等一批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和著名品牌,提升壯大傳媒出版、演藝娛樂、藝術培訓業,重點扶持創意設計、數字動漫、數字游戲、影視制作等行業,做大作強創意產業、傳播產業和文化服務產業等文化產業集群。
五、注重加強創新體系建設
(一)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建設。
——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健全創新服務體系,建立企業創新投入的激勵機制,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為主導、產學研資介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探索財政、稅收和政府采購政策支持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新模式,支持企業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加速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發展一批自主創新骨干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推動企業成為產學研合作主體。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股份制科技企業,引導和鼓勵企業以新體制、新模式建立研發機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流動站)。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導、以科技合作項目為龍頭、以產權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戰略聯盟,實現科技開發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
——推動企業成為成果轉化應用主體。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購買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在我市轉化。引導駐沈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確定研究課題,就地轉化科技成果。鼓勵我市企業購買、引進國內外發明專利。
——建立企業技術創新評價體系。圍繞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對全市工業自主創新能力進行定期評價、分析,采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活動。
——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的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支持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引導和促進中小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加速技術支持服務體系建構,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二)促進創新人才集聚。
——實施人才引進工程。創新人才引進政策和服務方式,積極實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鳳來雁歸工程”等各類人才引進工程,使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以重大項目為依托,圍繞沈陽重點發展領域,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等方式,引進我市急需的海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加快形成各類創新人才聚集沈陽的良好局面。對引進創新型、高層次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予以資助。對引進的高層次、緊缺和急需人才在購房、交通以及子女就學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