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高考考生們迎來高考成績放榜,查詢分數后,有人異常興奮,有人卻失望流淚;有人分數遠超估分,有人卻發揮失常,不管怎么樣,接下來都要做好志愿填報的工作,本文黃老師為大家解析關于寧夏高考575分能上什么公辦大學的數據和選擇院校的思路,讓每位同學都能拿到自己的沖穩保院校名單。
寧夏高考575分理科可以上的公辦大學具體名單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同濟大學(醫學班)、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等,2023年寧夏高考575分沖穩保院校名單表可以在下面系統查詢:
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 一般考生填報志愿,大多是根據高考成績排名和歷年錄取情況來衡量自己的志愿填報情況,而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系統為這個過程賦予了科學化和數字化。讓考生不再僅憑分數填報志愿,而是能夠以分數為基礎,盡量使志愿填報更符合自身性格和興趣,使志愿填報更科學。該系統是很多高三班主任自己在使用的系統,也是被他們推薦給學生使用的系統,小巧速度快、數據準確、概率值合適,基本上80%的高三學生會使用這個系統。線上模擬填報地址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序號 | 大學名稱 | 性質 | 年份 | 科目/批次 | 招生省份 | 最低數 | 位次 |
---|---|---|---|---|---|---|---|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5 | 523 |
2 | 同濟大學(醫學班)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9 | 318 |
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2 | 285 |
4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9 | 210 |
5 | 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0 | 303 |
6 | 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0 | 446 |
7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8 | 484 |
8 | 東南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5 | 523 |
1、錄入院校志愿。
考生須在規定時段內憑本人考生號和密碼登錄高考志愿填報系統(如忘記登錄密碼,可通過已經綁定的手機號碼重置密碼),按照事先填寫并校對正確的《考生志愿表》草稿表,錄入各批次志愿的院校代碼、專業代碼、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并在網上提交。
2、網上確認志愿。
考生需逐批次填報志愿,在提交某一批次所填報的志愿后,系統會先進行志愿校驗,如果出現紅色警告字符,該批次所填志愿將無法保存,請考生仔細核對院校代碼及專業代碼,直至修改正確為止。
確認該批次志愿無誤后,請保存所填志愿。考生填報的所有批次志愿均填報并保存后,須進行網上確認。網上確認時,須點擊獲取短信驗證碼,并輸入收到的驗證碼(發送到報名時已綁定的手機)后再進行網上志愿確認。
3、修改志愿時限及次數。
考生志愿未在網上確認前,在規定時間內可多次上網修改自己填報的志愿;考生首次“確認志愿”后,如有需要可最多進行2次取消志愿確認,修改志愿并重新確認志愿。
當考生確定不再進行志愿修改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志愿確認。取消志愿確認后重新修改的志愿,必須再次進行網上確認,否則志愿修改無效。錄取時以考生網上最后確認的志愿數據為準。
序號 | 大學名稱 | 性質 | 年份 | 科目/批次 | 省份 | 最低數 | 位次 | |
---|---|---|---|---|---|---|---|---|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5 | 523 | |
2 | 同濟大學(醫學班)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9 | 318 | |
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2 | 285 | |
4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9 | 210 | |
5 | 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0 | 303 | |
6 | 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0 | 446 | |
7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8 | 484 | |
8 | 東南大學 | 公辦 | 2022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5 | 523 | |
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5 | 750 | |
10 | 同濟大學醫學班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6 | 726 | |
11 | 北京師范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0 | 481 | |
12 | 武漢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4 | 763 | |
13 | 武漢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7 | 534 | |
14 | 南開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7 | 403 | |
15 | 華中科技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9 | 500 | |
16 | 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90 | 361 | |
17 | 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2 | 463 | |
18 | 天津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6 | 726 | |
19 | 東南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3 | 600 | |
20 | 中山大學 | 公辦 | 2021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4 | 763 | |
21 | 武漢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8 | 821 | |
22 | 華中科技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1 | 1247 | |
23 | 上海財經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7 | 1056 | |
24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6 | 1420 | |
25 | 廈門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7 | 1056 | |
26 | 廈門大學(定向西藏)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5 | 876 | |
27 | 天津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9 | 799 | |
28 | 東南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90 | 773 | |
29 | 中國政法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7 | 1056 | |
30 | 中山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4 | 1491 | |
31 | 中山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1 | 959 | |
32 | 華南理工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6 | 1085 | |
33 | 西北工業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0 | 975 | |
34 | 中央財經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4 | 894 | |
35 | 四川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88 | 821 | |
36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6 | 1420 | |
37 | 山東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6 | 1420 | |
38 | 重慶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9 | 1317 | |
39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71 | 1247 | |
40 | 大連理工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4 | 1491 | |
41 | 中國醫科大學 | 公辦 | 2020 | 理科/本一 | 寧夏 | 566 | 1420 |
01.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所謂“平行志愿”就是在同一錄取批次的院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院校,然后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平行志愿投檔規則為:省教育考試院根據高等院校公布的招生計劃數和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向各有關高等院校提供生源分布統計;高等院校根據生源分布情況確定招生計劃微調方案和調檔比例(原則上不超過計劃數的105%)后,省教育考試院根據高等院校的要求對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總分相同,按文理科不同的單科順序排序),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等幾個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的院校選擇空間,降低了志愿填報的風險,減少了在高考錄取過程中的“撞車”現象。同時,實行平行志愿,能夠做到在充分尊重考生志愿的基礎上,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增加了招生錄取的公平性。
02.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方法:
特點:平行志愿所填報的幾所學校關系是平行的,都看做是第一志愿,但也有先后順序。
錄取原則:分數優先遵從志愿依次檢索一次投檔。
投檔、錄取方法:
1、分數優先:高考結束后省招辦將所有的考生按類別(文科、理科)從分數高——低排成一隊,根據考生的排名,從前到后依據考生的志愿向高校投檔,只要前一個考生還沒有投檔,就不會投檔后面的考生;
2、遵從志愿:省招辦只向考生填報的志愿學校投檔,考生沒有填報的學校省招辦不會投檔;
3、依次檢索:填報平行志愿各個省份是有區別的,一般可以填報幾所高校(這里以填報四所學校為例,分別是A/B/C/D學校)。當投檔到某個考生時,先看A學校,如果此時A學校還有招生名額,就將考生投檔到A學校,該考生的投檔就完成了,后面的B/C學校就不再投檢索了;如果此時A學校已經招滿了,就繼續檢索B學校,情況同前直至D學校,如果D學校也已經招滿了,那該考生只能滑檔,等待進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了。
4、一次投檔:對于每一個考生來說,在一個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如前所說,如果考生投檔到A學校,由于某些原因(如專業錄取分數不夠)被A學校退檔,那是不可能再投檔到后面的B/C/D學校的,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03.填報平行志愿有哪些基本策略?
科學填報平行志愿應把握以下五個原則:
1、把握“有效落差”原則。平行志愿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增加了考生選擇院校的空間,往往一次可以選擇四所院校,但考生在填報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好這四個選擇,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知名院校、熱門院校。也就是填報的學校要有梯度。
2、把握“適度博弈”原則。在平行志愿的四所院校中,可以選一所往年錄取線比自己高10-20分的院校進行適度博弈,追求一種大家可能在認識上出現的盲區。
3、把握“選擇適中”原則。實行平行志愿切實減少了高考錄取“撞車”現象,但并不代表沒有“撞車”現象。所以在志愿填報過程中,還是要具備一些應有的風險意識,在四個平行志愿中選擇兩所和自己考分相適應的院校進行填報,以提高自己志愿的有效性。
4、把握“保底錄取”原則。在四個院校志愿填報中,一定要有一所確保錄取到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院校。
5、把握“專業梯度”原則。實行了平行志愿之后,所有錄取院校的分數級差出現“扁平”現象,專業“撞車”成了考生是否錄取的很大風險,專業已滿,不服從專業調劑已成為院校退檔的一個最主要理由。所以,在志愿填報過程中,在考慮到自己的興趣和意愿最低要求的情況下,一定要掌握專業梯度,服從專業調劑。
可以歸納為:一沖、二穩、三保底,學校有梯度,專業要服從。
04.平行志愿錄取規則和填報技巧
高考平行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普通類平行志愿投檔過程為排序-檢索(分檔)-投檔-錄取。平行志愿投檔原則為“位次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即在同一科類某批線上,按考生投檔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確定考生位次,然后按考生的位次逐個檢索考生所填的志愿院校。
一經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投檔到該院校,平行的后續志愿即終止檢索,一輪投檔結束。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降低了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
提高平行志愿錄取率的填報技巧
1、正確參考往年招生高校錄取平均分和位次。
高校錄取統計數據中,高校錄取平均分尤其是各專業平均分比參考最低、最高分更有效。
分差是確定錄取相對位置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學生的成績或學校(專業)的錄取分數與它所在批次的省控線之間的差。考生用自己的高考分差(考生成績-批次錄取控制線)與所定學校的往年的分差(學校錄取線-批次錄取控制線)的最大值進行比較。如果自己的分差大于學校往年的分差的最大值,則錄取的概率很大。
需要特別提醒考生的是,在參考擬報高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數線時,不能僅參考其前一年的錄取分數,而要分析該校近三年的平均錄取分數線。
2、合理安排院校梯度和順序。
如何把握平行志愿之間的的梯度?考生和家長不妨參考“口訣”“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沖一沖:把有希望夠得著的理想學校作為A志愿;穩一穩:把與自己成績“門當戶對”的學校作為B志愿;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績稍低點的學校作為C志愿;墊一墊:將D志愿學校作為墊底學校。這樣的話,幾所學校就形成了梯度配置順序。不過,要注意的是,“沖一沖”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亂沖。
3、謹慎對待“服從調劑”
考生如果確認“服從調劑”,一方面可增加錄取的機會;另一方面極可能調劑錄取的學校和專業,不是你愿意就讀的學校和專業。因此,考生既要充分重視,又要慎重對待。
寧夏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09 11:0:45寧夏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09 11:0:03寧夏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09 10:0:32寧夏大學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09 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