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中國的合作共贏戰略,使“世界夢”成為了可能。在中國崛起之前,曾經有過兩輪“全球化”過程,第一輪是以鐵路和電報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全球外溢,第二輪是以互聯網和金融交易系統為代表的即時信息全球分享。而這兩輪全球化帶來的社會后果都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使少數國家的少數人口擁有了更多財富和權力,使西方國家增加了拉大與第三世界差距的手段。法國社會學家圖海納曾在21世紀到來時預言:全球化將使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從“金字塔”變為“馬拉松”——社會共同體將被拆碎,人們將被迫加入一場全球賽跑,最終只有少數“第一集團”的人真正實現全球化,而大多數人將被甩出世界秩序。由于中國崛起,這一預言沒有成真。遍及世界的“中國制造”,使占全球人口大多數的中低收入者享受到了全球化福祉: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70%以上的輕工業產品與日用消費品是“中國制造”;在亞洲市場,每十臺工程機械中就有六臺產自中國;即使在歐洲,中國手機品牌也已在中低端機型中成為消費者最愛。中國崛起使全球化惠及全球民眾,實現了微觀經濟的全球一體化,把全球化從“經濟貴族”的奢侈品變成了“經濟民主”的大眾消費品。
合作共贏,意味著中國崛起不會是單獨崛起,而是帶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讓“中國夢”變成“世界夢”。中國在發展戰略方面,從不追求稱霸,絕不以掠奪別人、剝削別人為目標。中國倫理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全球經濟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微觀共同體。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獨自繁榮。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跳出了傳統的“自貿區”范式,以自然地理和人類文明史為基礎,規劃政治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命運共同體,絕非“權力輸出”,而是共商、共建、共享。通過建立全球互聯互通的市場之網,中國正為世界的長遠發展與可持續增長提供“互融共建”的新機遇。
“合則強,孤則弱”,合作共贏是普遍適用的原則,不僅適用于經濟領域,而且適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領域。當今世界,發展依賴合作,應對問題同樣離不開合作。在地緣政治沖突、恐怖主義
干部學習全國兩會精
時間:2024-04-24 01:0:22最新版黨員教師學習兩會精
時間:2024-04-24 01:0:42大學生黨課心得體會1500字
時間:2024-04-24 01:0:00最新學習兩會精神教
時間:2024-04-24 0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