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最難耐的就是酷熱了,這時候如果來一個美味的西瓜是在合適不過了,如果加上冰鎮就完美了。那么到了立秋時節,也就是正式的從時間上進入秋季。這時候人們依然保留有吃西瓜的習慣,這是什么習俗呢?
西瓜原本在宋代從西域傳入中原,立秋前后正是西域進入西瓜的采摘期,所以立秋吃瓜本身就是一種嘗鮮。又據《二般秋雨齋隨筆》中記載,西域婦女擇立秋之夜到田間去摸瓜,稱之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狀像孕婦的大肚皮,瓜內有子象征有兒子有關。在我國習俗中,“瓜”總與繁育后代有密切關系。
據講,“摸秋”若能摸到成熟較好的瓜,則預示女孩能找到好丈夫,婦女能多生兒子。為了能確保摸到好瓜,一般白天選好了瓜放在確認的位置,入夜后讓女人們去“摸”,這時的“摸秋”儼然是占卜活動了。隨著西瓜的種植擴大,城里人也開始以立秋吃西瓜為歲時習俗。時至今日,北方人仍把立秋吃瓜稱為“摸秋”。
西瓜味甘性寒,清熱解毒。能除煩止渴,利小便。現代醫學證明,由于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物質,可用來補充營養、改善脫水。還能降低血壓、軟化血管、緩解水腫等。
但吃西瓜也須講究方法,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不然會沖淡胃液、降低胃酸,造成消化不良。一般來說,每天吃西瓜不應超過1公斤。另外,不能吃冰凍時間過長的西瓜,以免傷脾胃,引起各種疾病。不過立秋之后,體弱者也不宜食用
立秋后不能吃西瓜的原因
民間同樣也有立秋不能吃西瓜的說法,這種說法認為西瓜屬于寒涼食品,即便是夏天都不應該吃太多,因為夏天體內熱都散發體表,腸胃本來就寒涼,吃瓜會導致體內更寒涼,可能會引起人體疾病,到了立秋這樣天氣轉涼之際,就更不能吃了。
而據專業醫師的說法,立秋能不能吃西瓜取決于吃西瓜的人的體質,脾胃強盛之人,還是可以繼續享受西瓜的香甜美味,但有胃病的人,在立秋后應避免食用冰鎮的西瓜;由于西瓜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也要避免食用過量;另外孕婦尤其不宜多吃冰西瓜,吃過多易引起腹瀉或造成妊娠糖尿病等;對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腎病病人,食之過多后由于水分急劇的增加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也不宜多吃。
為什么立秋后不能吃西瓜
西瓜正是當下的應季水果,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反季水果,都是可以吃的,而且,適量的吃些西瓜十分的營養,好處頗多,西瓜味道甘味多汁,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物質,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解暑防暑,改善水腫,降低血壓,防止脫水等現象。
但是,立秋之后,天氣寒涼,也并非常所有人都適合吃西瓜的:
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西瓜:西瓜性寒,吃多了容易傷脾胃,因此,脾胃虛寒的人吃西瓜一定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少:西瓜中糖分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會導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等。
感冒初期的病人不適宜吃西瓜:不管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初期時都不宜吃西瓜,西瓜的清里熱功能,會加重病情。
老人與小孩要少吃:老人脾胃功能和心腎功有所減弱,而孩子由于器官功能還未發充成熟,因此,都不宜吃太多西瓜。
孕婦和產婦要少吃西瓜:孕婦攝入過量糖分,會升高血液中的糖分濃度,不利胎寶寶與自己的健康;而產婦體質比較虛弱,西瓜性寒,吃西瓜會損傷脾胃。
立秋節氣應該吃什么好
1、潤燥安神的食物
秋季氣候干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百合、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2、平補的食物
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秋季進補應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3、健脾胃的食物
苦夏的煎熬,有“入夏無病三分虛”的說法,這時人們脾胃普遍較弱,養生要注意調理脾胃,多食用清熱、利濕、健脾的食品,使體內的積存濕熱排出,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復。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藥、扁豆、栗子、大棗、牛肉、山楂等。
4、滋陰潤肺的食物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而肺在五行中屬金,與秋一樣,故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滋陰潤肺的食物有梨、銀耳、百合、蜂蜜、豆漿、冰糖、木耳等。
立秋后的飲食注意要點
多吃蜂蜜少吃姜
因為秋天氣候干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干燥。那么,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
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等。
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于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姜是好東西,但是到了秋季還是少吃姜為好。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大概意思是秋天不吃姜,夜晚不吃姜。當然,這并不是說秋季就絕對一點也不吃,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此外,立秋后最好少吃或不吃辛辣燒烤之類的食品,比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等。而可多進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常見的干咳、咽干口燥、肌膚失去光澤、腸燥便秘等身體不適癥狀也能得到緩解。
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