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隆冬季節,"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黃土高原干冷干冷的,人和村莊似乎都凝固了,路上行人很少,農民們都綣縮在熱炕或暖窯中。可是一進入臘月,人們就忙碌起來了。從紀念農耕祖先后稷的"五豆節"開始,就拉開了年節的序幕,臘八節一守,各村的男人們就開始籌備練社火、玩龍燈、鬧秧歌,積極準備過年。這時節也正是男婚女嫁的高潮時期。但有的地方如臨潼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禁忌,臘月老人不同意子女結婚,只能選在正月,因為有"年終"的避諱。即使正月結婚,有些地方也還有"七不出,八不入"的禁忌。在商洛山中,臘八一過,有趣的事莫過于殺年豬。天天都有殺豬之家,只要肯去幫忙,殺豬飯可一直吃到大年三十。
春節前的習俗:從過去的"年"到現在的"春節",形成了很多風俗習慣,其中有帶有迷信色彩和封建禮教的內容,也有一些生活情趣積極意義的節日傳統,節前有一系列含義明確的活動和準備事項。
陜南風俗
"過了臘月二十三,家具給外搬,里外掃一遍。"打掃室內外環境衛生,有除舊迎新的含意。紫陽縣有的臘月二十三、四打陽塵;有的臘月二十四、二十七忌打陽塵。傳說二十四為老鼠嫁女日",屋內需要保持安靜,如有響動,就打擾了老鼠嫁女。你鬧它一日,它將鬧你一年。二十為"陽塵"的生日,也不宜打掃。掃舍之日,家家戶戶清掃塵土,整修房舍,人人洗澡凈身,所以又稱"三凈日",''房、幾、人凈,消災免病。"《灶王經》上說:"諸神上天庭,紅塵宜凈凈,增福免災星。"佛教信徒更為慎重,打掃工具都要新的,否則不凈。莊戶人家這天又是積肥的好日子,他們把掃除的塵土積攢起來放在一邊,準備給煙葉施肥。還要"埋煙堆",將鏟鋤過的雜草、垃圾、臟土積在屋旁生一堆煙火,這也是一堆好鉀肥。俗話說:"二十四、五清塵土,二十七除病疾,二十八洗邋遢。"關中、陜北"掃舍"至今仍存,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將室(窯)內從屋頂到墻壁、地面、桌凳、盆碗,以及角角落落,打掃擦洗一遍。
隨后,便開始粉刷墻壁,裱糊頂棚,使室內外煥然一新。新年到來之前,無論大人小孩都要剃頭、理發,俗話說:"有錢沒錢,不讓帶毛過年。
臘月二十五以后,關中韓城、合陽一帶人們便開始做肉菜、蒸饃、捏過年餛飩了。年饃蒸的很多,一般蒸饃、碎饃(小饃)、花卷、包子、各種花饃(鳥、魚、蟲、獸等)、禮饃、獻貼等。它形成民間飲食面花藝術的畫廓。尤以合陽、華縣、澄縣為著名。蒸年饃這天,一般不能來外人,萬一有人無意進門,主婦立即會感到驚慌失色,心神不安。必須給灶堂里添把柴禾,或燎一撮鹽,不然"鬼"會把饃捏住了。萬一饃蒸壞了,還要"送鬼"之后再蒸。這樣做,可以消災避難,逢兇化吉。
年三十,一切準備就緒,家家戶戶再次清掃院落街道,打水壓面條,張貼春聯、喜貼、窗花、家宅六神,設祖先牌位。歷史上關中風翔木板年畫遠近聞名,其中神畫發展不下幾十種,遠銷西北諸省。年年有販年畫者來此"請神"、"接爺"。這又是民間宅院的一次窗花剪紙、木板年畫、泥繪彩塑、針織刺繡的大展覽。到了晚上,各家都有一人提著燈籠,帶上香火、蠟、紙陸續去自家祖墳請先人回家過年。祭神時有些縣區還有祀神歌。下面介紹周民族發祥地岐山縣的幾首《祀神歌》:
祭門神
清早起,念真經,
家宅六神你細聽:
門里門外你知曉,
門神替我操大心。
祭土地神
土地老人本姓韓,
你把兇神往出趕:
踏動墻土你甭管,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