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外出人員即使再遠都盡可能趕回家與家人過年。現在很多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總覺得過年并不怎么熱鬧,畢竟現在不少城市為了安全和保護環境,都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較傳統的習俗也都逐漸被人遺忘了。但其實在各個地方的鄉村里依然還保留著那些傳統的年俗。那么雞西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動和習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春節期間是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每個人都要穿新衣、戴新帽,以示辭舊迎新充滿喜慶之意。
在民間,相傳太古時期,有一種被稱作“年”的怪獸,兇惡無比,每到寒冬將會出來一次。四處噬人,毀壞田園,人們到時只好熄燈滅火,以此躲避災難。有一次,“年”來到一戶人家門口,正巧這家人都穿著大紅色的衣服,在屋子當中燃燒竹堆用以取暖。這時有人不小心將銅盆翻落在地上并發出“啷”的聲響,把“年”嚇了一跳,緊接著燃燒的竹子又“劈里啪啦”地爆響起來,“年”因懼怕紅衣、響聲和火焰嚇得掉頭逃跑。于是,人們因為終于找到了制服“年”的辦法,而相互道賀。以后,每到年末歲首,人們就穿上紅色衣服,敲鑼打鼓,燃放爆竹,以此驅邪消災。
再后來,人們用貼紅對聯,穿新衣,戴新帽,取代了穿紅衣;用放鞭炮替代了燃放爆竹等。吳白牧在《夢粱錄》中描述當時宋朝臨安(今杭州)過春節時著裝情景:“正月朔日,謂之元旦……士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皆鮮衣,往來拜節。”春節除了穿上新衣服,換上新帽子外,姑娘們還要在發頂插上紅絨花或扯上二尺紅頭繩扎于辮梢,以“一點紅”來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民謠說:“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孩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聽老人說,春節著裝有禁忌。如大年初一,忌將新衣弄壞。因此大人們總是對孩子多加叮囑,在燃放鞭炮時要小心新衣,以防犯禁。另外,正月姑娘媳婦忌動剪刀、針線,忌裁衣縫衣,否則會被認為不吉利。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人們的生活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尤其人們的衣著有了很大的跨越,穿新衣是很平常的事,過去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盼望過年穿新衣的年代,已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雞西鄂倫春族過去一般在每年正月里要供太陽神,這一是由于冬季寒冷,二是由于日照時間短,他們把對溫暖和光明的渴望,化作對太陽的崇拜,認為它是光明、正義之神。最后,他們還形成了以太陽的名義起誓或向太陽述苦的習慣。
(2)雞西鄂倫春族在每年正月十五,要拜月亮神。在臘月前后,是狩獵的季節。而月亮可在夜晚指出獵物的所在。為了祈求神保佑他們多打獵、多獲得食物,尤其在冬天里,他們就形成了祭月的民俗。
(3)雞西鄂倫春人還有在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晚上用7根香祭北極星神。他們認為星神在夜間可以指明方向,這也是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的歷史遺留。由于星神長久存在,一些老人還發展出拜星神以祈求長壽的風俗來。
大年初一:春節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初一,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
初一早晨,人們要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人們早早起床,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正月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時至今日,許多地方還保存著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被稱為“正月不空房”。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還會祭財神。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過去,老北京的大商號會在這天大舉祭祀活動,祭品還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發大財。
這天也會走親訪友,互拜新春,俗稱“吃年酒”。在上海地區,客人攜家帶口送禮上門,禮品一般為各地特產,主人則邀請客人喝“元寶茶”(即在茶中加兩個青橄欖一起沖泡)。此茶初嘗略苦,而回味甘美,意為苦盡甘來、吉利進財。
大年初三:貼赤口
在全國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等地,卻是初三才“回娘家”。
北方一些地區將初三稱為“掃帚日”。因為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掃帚打掃房間了,而且在打掃的時候要從外往里掃,表示聚財的意思。
在南方地區,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長約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話,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大年初四:接灶神
按照傳統習俗,正月初四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將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備齊,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板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在福建莆田地區,除夕叫做歲,而初四叫做大歲。相傳明朝年間,倭寇不時騷擾東南沿海地區。一次,在年三十時,倭寇殺過來,燒殺搶掠,幸存的人們跑進了山里。后來倭寇被打退了,人們也從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沒過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親人。所以在莆田,初二嚴禁去別人家里拜年串門,因為在古代莆田,這個日子人家在治喪。等過了初三,大伙都覺得年三十沒過好,應該再過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過一次年,而且辦得更隆重。這個習俗被莆田人代代傳了下來,直到現在。
大年初五:迎財神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
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在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這一天也是傳說中財神的生日,也是迎財神的吉日。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大年初六:送窮鬼
正月初六被稱為“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這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北京地區,家中的婦女偶爾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稱六六順。
這天也是店鋪開張的日子。舊時,老板和店員們會在這一天猛搖算盤,用秤桿敲打秤盤,讓店內響聲一片,取“響響當當,大吉大利”之意;門板也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營業前還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慶人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狀元。還有一些地區會吃用七種菜做成的“七寶羹”,以此來取吉兆、除邪氣,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南方一些地區,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第一道美食就是水晶肚。這道菜真的是雞西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制作這道菜的原材料也十分特殊,和南方的米皮不同,雞西的水晶肚用的是豬大腸或者是豬小肚來灌制。剛剛出鍋的水晶肚香味濃郁,加上香菜和青紅辣椒的點綴,看起來顏色十分的豐富,給人一種很有嚼勁的感覺,而且咬一口咸甜適中,汁水立刻充滿了口腔,讓人回味無窮。
第二道菜是雞西有名的地方特產雞西冷面。在雞西,你會看到這樣的場面,冷面館到處都有,而且生意紅火。要說這個雞西冷面那真的是有內涵了,因為這道美食可是個“混血兒”,是中國和朝鮮族融合的作品。雞西冷面制作將就現吃現壓,所以它的口感十分的新鮮。雞西冷面最有特點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湯上,咸,辣口感的湯水,順滑入喉,加上十分有嚼勁的冷面菜,真的是讓人愛到了骨子里。
第三道菜是雞西辣菜。雞西在外面具有“冷面王子”和“辣菜皇后”的名頭,這個辣菜就是雞西辣菜。雞西辣菜的品種十分的豐富,有五十多中,蔬菜,肉類,海鮮等各種食物都可以做成辣菜,最經典的當屬干豆皮辣菜,腌制好的干豆皮辣菜,色彩豐富,吃起來咸辣十足。而且豆皮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可以補充人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在雞西吃辣菜一般要和冷面搭配。
最后一道菜我給大家推薦一個重量級的菜,江水燉活魚,來雞西,如果不吃一次江水燉活魚,那你的這趟旅行可能會留下遺憾。雞西的江水燉活魚,重點就在這個魚身上,用的烏蘇里江里自然生長的活魚,和烏蘇里江的江水搭配制作而成,充分保留了原來自然的味道,燉出來的魚,肉質鮮嫩,清香純正,魚湯也是鮮味十足,口感醇厚,是一道難得的自然饋贈嗯美食,魚的寓意十分的吉祥,所以這道菜也是雞西人過年的時候必吃的一道菜品。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