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節日習俗 > 正文

寶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動和習俗

更新:2024-02-27 03:07:54 高考升學網

臨近春節,外出人員即使再遠都盡可能趕回家與家人過年。現在很多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總覺得過年并不怎么熱鬧,畢竟現在不少城市為了安全和保護環境,都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較傳統的習俗也都逐漸被人遺忘了。但其實在各個地方的鄉村里依然還保留著那些傳統的年俗。那么寶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動和習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寶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動和習俗

一、寶雞過年的風俗

陜西人把春節叫做“過年”,并有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等等的風俗習慣。

陜西農村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兇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家庭,殺豬宰羊(以山區居多,中原現在比較少), 磨面,做豆腐,購買蔬菜,購買瓜子糖果核桃,購買年貨,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都要蒸上好多的包子,有肉包、菜包、糖包、油包,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

大年前兩天,陜西不論關中、陜南、陜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 舍”,城里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戶戶都要把屋子包括廚房徹徹底底的打掃一番,房子里面貼上嶄新的年畫掛歷,廚房一般都要重新粉刷一遍。 大年三十早, 家家戶戶貼對聯和門神,屋里掛上年畫。當然關中地區有些地方也不近相同。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 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燃放爆竹,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搟面皮的搟面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過年期間,關中地區一般在初五后,各鄉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 鼓,舞龍耍獅,熱鬧非凡。陜北自然會敲起聞名世界的安塞腰鼓,唱起動人心魄的信天游,扭起輕輕洋溢的秧歌舞。

初一到初十之間,關中一般是親戚間相互拜年。陜西拜年的習俗與別的地方有很多差異,主要是帶的禮物不同,關中人在相互拜訪的過程中會帶上自家作的“大禮饃”,這種“大禮饃”選用的是上等的面粉,而且要手巧的人用面粉捏出漂亮的花。如果是新媳婦回娘家,帶的禮饃又不同,鄰居的大嬸大媽都跑過來嘗,以此來判斷男方家人的手巧和人品。

正月十五,街道上到處是燈籠,到處是小孩子。剛一入夜,小孩子每個人都打著自己的燈籠跑到街道上,比較誰的燈籠最漂亮,然后一群一群的跟著“送娃”老太太跑。關中有個風俗“送娃”,就是村中年輕的媳婦穿著老太太的服裝,到每一個當年結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個用面粉做好很小很小的小孩子的形狀,然后說一些來年生貴子等等的話,并把面粉做的小孩正經的放在新娘的床上,此時青年人的父母就會把炒好的酒菜端上來,大家又說又笑得一陣狂吃。然后轉往下一家。

正月十六夜晚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陜西的風俗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在今年以“碰燈”的方式銷毀,否則來年不吉利。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正月初一拜年

春節象征團結、興旺,是一個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大年初一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拜年是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里兒那祝賀新春。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習俗,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卻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三禁忌多

傳說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不許摔壞東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后再拜年。

正月初四迎灶神

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諸神。若是經商之人的話,應該閉門歇業,民間認為若不這樣做的話,會導致虧待諸神,引起諸神不滿。

正月初五“破五”吃餃子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正月初六馬日送窮

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農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窮鬼。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七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里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天公生

在中國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為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

正月初十石頭節

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正月初十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正月十一請紫姑,請子婿

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

正月十二搭燈棚

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

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并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即正月十三上燈之日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之日吃面條。

正月十四試花燈

在古代,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中國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并做一些游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至于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稱為“燈市”。

正月十五吃元宵賞花燈

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三、寶雞過年吃什么

壓肘花:這是一種傳統的過年菜肴,由肉皮和大肉肘子組成,制作過程中精細且復雜,最終成為一種美味可口的食品

油潑辣子:作為寶雞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油潑辣子的使用使得各種美食更加誘人和色香味俱全

寶雞扯面:也稱為西府扯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的著名面條,尤其在寶雞非常受歡迎。

鳳翔豆花泡饃:這種小吃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風味在全國范圍內享有盛譽。

千陽蕎面饸饹:作為陜西省著名的漢族面食小吃,千陽蕎面饸饹以其獨特的口感和文化傳承而聞名。

眉縣爐齒面:這種面食以其形狀和口感著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面食小吃。

麟游血條面:這種面食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曾經得到武則天的青睞,并流傳至今。

鳳縣熱米皮:作為一種簡單的面食小吃,鳳縣熱米皮以其薄而油潤的特性而受到歡迎。

扶風鹿羔饃:這種饃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并且因為古代皇帝的喜愛而廣為人知。

岐山搟面皮:作為寶雞小吃中最有名的,岐山搟面皮不僅在本地

最新圖文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

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

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

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 | 天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另类欧美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