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那么白城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高考升學網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
臘月二十八
習俗:關于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根據漢族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歷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
臘月二十九
習俗: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除夕)
習俗: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團圓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每家每戶的年夜飯都置辦得非常豐盛,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和睦團圓。
大年初一
習俗: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相傳年獸害怕紅色,怕火光和爆炸聲,而且只有在大年初一才出沒,所以到了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貼春聯、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習俗。
大年初二
習俗: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
習俗: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
習俗: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
大年初五
習俗: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
大年初六
習俗:大年初六為馬日,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有送窮鬼,棄破衣,供煎餅。
大年初七
習俗:正月初七為人節,源于古神話:女媧開天辟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大年初八
習俗:漢族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好,則主這一年稻谷豐收,不好則年歉。一些商場或店鋪在今天開業,主要是取“發”之意。愿生意興隆,四季發財。
大年初九
習俗:漢族民間認為農歷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謂的“玉皇誕”,閩南與臺灣俗稱“天公生”。是日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家家戶戶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此日待人處事皆講求和氣,不可冒犯天神。
大年初十
習俗:人們把石頭和豐收聯系在一起,應該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十與石同音。這一天,漢族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過去在除夕于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
正月十一
習俗: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漢族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
習俗: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
習俗: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
習俗:漢族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圣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歷年間的人,后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于是漢族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圣母”。
正月十五
習俗:農歷正月十五是漢族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東經121度38秒至124度22分,北緯44度13分57秒至46度18分。總面積2.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03.2萬人。現轄一區(洮北區)、兩縣(通榆縣、鎮賚縣)、兩市(洮南市、大安市),三個省級開發區(白城經濟開發區、大安經濟開發區、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五個工業集中區(白城工業園區,洮北、通榆、鎮賚、洮南工業集中區)。東、東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乾安縣接壤;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長嶺縣毗鄰。西、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相連;北、東北與黑龍江省泰來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長230公里,東西寬211公里,總面積25758.73平方公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西北部為大興安嶺東麓褶皺地帶,分布著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62.6米;東北、東南部為平原,海拔130-140米;西南部廣泛分布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壟,海拔150-180米,是潛化沙漠區。最高山峰敖牛山,海拔662.6米;最低地區為鎮賚縣和大安市境內的月亮湖地區,海拔一般為130米左右。
白城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東麓平原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除盛夏短時間內受海洋季風影響外,全年絕大部分時間降水系統來自西風帶,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變率大,旱多澇少”的氣候特點。白城市四季分明, 冬長夏短,降水集中在夏季, 雨熱同期, 春季干燥多風, 十年九春旱,夏季炎熱多雨,雨熱不均;秋季溫和涼爽且短暫;冬季干冷, 雨雪較少。年平均降水量為399.9毫米, 其中作物生長季5-9月降水量為355.6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88%,部分滿足作物的水分需求;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5.2℃,≥10℃活動積溫平均為2996.2℃.d,無霜期平均為144天,初霜日平均為9月27日,適宜中晚熟品種引進;光照資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15小時(1961年至2000年間),風能、太陽能開發潛力大。
水域寬廣,較大河流8條。嫩江由鎮賚縣丹岱鄉十家子屯入境,在大安市四棵樹屯流出,境內江長約150公里。洮兒河由洮北區嶺下鄉半拉山入境,流經洮北區、洮南市、鎮賚縣、大安市,由月亮湖注入嫩江,境內河長302.3公里。還有霍林河、蛟流河、那金河、呼爾達河、二龍濤河、額木太河、文牛格尺河。低洼地帶散布著湖泡700多個,提供了養殖、灌溉之利。主要有月亮湖、新荒泡,牛心套保泡、哈爾撓泡、洋沙泡、四家泡、老鴰窩泡、莫什海泡、郭家店泡、莫莫格泡、鵝頭泡、小西米泡、新平安泡、西二龍泡、他拉紅泡、小香海泡等。總水域面積270 033公頃,占幅員11.8%,占全省水域面積26.7%,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其中,可養殖水面9200公頃,占全省可養殖水面30.7%,居全省各市(州)之首。
白城轄區內風能資源是吉林省風能儲量最具有開發潛力的地區。據1951年以來氣象資料記載,年大于8級以上的大風平均24天,8級以下的風天,年平均47天,春風尤甚,約占年風天的60%以上,年平均風速可達3.7米/秒。2009年初,長沙中南勘測設計院來我市實地勘測,確定全市可開發風電面積6865平方公里,可開發裝機容量2280萬千瓦。據氣象專家測算,在白城五個縣(市、區)內整個大氣中,總的風力每年可發電2076億千瓦時,有效風能密度達每平方米268至348瓦,年平均風速達4.5米每秒(6米高以下的風速),20米高的風速達6米每秒以上。我市風機年有效運行時間達2100多小時,具有十分可觀的開發價值。白城市是吉林省風電開發最早的地區,1999年通榆同發風電場3.06萬千瓦并網發電。“十一五”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我市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加快白城的風電開發建設步伐。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風電場27個,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13萬千瓦。
在我們東北,進了小年,這年味就越來越濃了,為了過春節人們就開始忙活起來了。這幅年畫是我們白城市闖關東年畫的傳承人高靜的一副和過年有關的一組年畫。比如說臘月25,掃塵土,這也是民間的一種傳說,就是25掃塵土,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一年的塵土大打掃干凈,然后貼上年畫,這是過去的習俗。這幅年畫就是26割年肉,26就是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一些過年用的豬肉。這幅就是27殺年雞,27這天把小雞都殺好,準備過年吃團圓...查看更多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