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緣自不平衡。
一方面,對于因高考失誤進入不對的、不好的大學的擔憂,既凸顯了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歷史性問題,又指向高等教育學科、專業信息與考生之間嚴重斷裂的社會性問題。如果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牌院校,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拳頭學科,同時,各學科、各專業的研究方向、就業情況等信息全面、通達,高校之間有橫向比較、無縱向排名,考生的選擇自主、理性,所謂“定終身”就不是一個負面概念,關于高考的焦慮應該會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另一方面,由長期教育資源不平衡帶來的社會心態固化,就業招聘當中院校出身論強烈,反過來加重了擇校焦慮。用人單位非“985”、“211”不要,部分專業學生的簡歷永遠被“秒拒”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如果那些原本各有特色的學校院系在教育資源階層化的現實面前逐漸式微,高校學生除本校外又很難獲得社會化教育資源的補缺,甚至呈現一步錯、步步錯的局面,高考可能真的就定了一個人的“終身”了。
在目前的社會運行當中,高考所代表的教育事業,和市場有著直接而緊密的聯系,教育資源的終端連接著市場資源,不景氣的專業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景氣的行業造成。關于市場的改革不徹底,行業發展忽冷忽熱,就業情況撲朔迷離,高校專業就會遭遇爆冷、長期冷、大小年。在一個最優化的市場環境里,一位證券分析師和一位技術藍領的社會價值同樣重要,藝術工作和航天事業都受到尊重,各行業平等、充分競爭,技術類專業的學生和法律科的學生包括教師、學校將同樣地感到從容、有尊嚴,高考“定終身”之論,可以休矣。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