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行戰役堅守戰中,十九路軍營長朱耀章在戰場上留下最后的詩作:“……為自由,爭生存。滬上麾兵抗強權。踏盡河邊草,灑遍英雄淚。何必氣短又情長?寧碎頭顱,還我河山!”他身中七彈,為國犧牲。
因日本不斷增兵,中國軍隊腹背受敵且孤立無援,被迫撤出戰場。3月2日,日軍占領上海。5月5日中日簽訂《淞滬停戰協定》。
在北方,日軍侵占東北以后,又占領熱河,并進一步進犯長城沿線,直接威脅北平和天津。
1933年3月,中國軍隊為阻擊日軍,打響了長城抗戰。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這是23歲青年作曲家麥新創作的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謳歌的就是令日軍喪膽的第29軍大刀隊。
第二十九軍109旅旅長趙登禹率大刀隊500勇士,夜襲敵營,與日軍展開面對面的肉搏,殺傷大量日軍,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信心。日本當時的報紙哀嘆:這是“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長城古北口阻擊戰中,日軍對隘口的山頭陣地一次次組織進攻,卻一次次被打退。而當日軍最終攻上去的時候,卻只看到7具中國軍人遺體。就是他們讓日軍付出了數百人的代價。在長城腳下,日軍曾心懷敬畏地為七位中國勇士立碑。
1933年5月,日軍逼迫國民政府簽訂了《塘沽協定》,長城抗戰結束。
《塘沽協定》,不僅將冀東大片地區變成日本控制下的所謂非武裝區,還意味著南京國民政府徹底實行對日妥協政策,全面壓制國內反日運動。
日本繼續向察東進犯,察哈爾省全境行將不保。愛國將領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等人,在張家口成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經過血戰,從日偽軍手中,收復了察哈爾省失地。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偽軍手中收復失地的壯舉。
由于國民黨政府采取軟硬兼施的破壞政策,抗日同盟軍最終失敗。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軍軍長吉鴻昌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在北平英勇就義。這位從士兵遞升至軍長的將軍于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臨刑前,他憤然寫下正氣浩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五
日本法西斯不斷推進對中國的侵略,刺激了西方法西斯的擴張欲望。德、意法西斯蠢蠢欲動,不斷試探英、法等國的底線。
1935年3月,德國公開宣布擴軍,廢除《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軍備的條款。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德國和意大利于1936年10月24日簽訂了《柏林協定》。
11月1日,墨索里尼在米蘭發表演說,稱“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