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教育新聞 > 正文

教改新政下的民辦教育突圍之道(三)

更新:2023-09-14 06:18:13 高考升學網
新政提出的終身學習立交橋、學習成果認定設想,對民辦教育來說,是一次機遇。按照新政設計,“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在培訓機構接受的培訓以及在企業學習的知識,今后都可納入一個學分銀行系統,當學分數達到相關學歷需要達到的學分要求,就可發放文憑。這就打破了教育只是由學校提供的局面。如果是這樣的話,民辦教育的屬性是否營利與非營利沒有太大意義。今后,國家不會太在意某類教育是學校提供的,還是培訓機構提供的,或者企業提供的,國家可能只看你提供的課程有沒有人選擇”。

民辦教育發展“瓶頸”何在

在不少民辦教育界人士眼里,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十余年被認為是民辦教育發展的第一個春天。在這個春天里,民辦教育的快速發展,在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截至2013年,全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達到15萬所,比2010年增加3萬余所;在校生4078萬人,同比增長約685萬人。自2010年以來,民辦學校每年增加近萬所、在校生每年增長近200萬人,這三年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民辦教育規模增長最快的時期。

民辦教育規模擴大的背后,是辦學質量的改善和對經濟的拉動效應的顯現。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謝煥忠介紹,目前,我國有100余所民辦本科學校(含獨立學院)進入本科二批次招生。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湖南等一些地區的民辦中小學甚至出現了“一位難求”的現象。與此同時,隨著大量社會資金進入教育領域,全國民辦學校資產總額達5000多億元,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近300萬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財政壓力和區域的就業矛盾。

但是,當前的民辦教育依然存在不少制約其發展的制度和機制瓶頸。據陶西平分析,目前影響民辦教育發育成長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現在:區域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水平和總體需求、群眾對選擇性教育需求的迫切程度、地方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績觀念和領導水平等方面。

“這種不確定的生態環境決定了民辦教育發展面臨著不少現實困難:法人屬性存在爭議,相關法規不夠配套;產權歸屬不夠清晰,財務管理尚不規范;民辦公辦地位不平等,教師權益保障有待加強;辦學自主權落實不到位,影響學校特色發展;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健全,辦學行為不夠規范。”陶西平說。

當前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陶西平認為,目前,區域民辦教育發展生態環境存在較大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實際上與各地政府對于民辦教育的態度相關。而采取同級督政的方式敦促地方政府,或是

最新圖文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

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

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

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日本中文字幕永久免费 | 亚洲色资源在线精品 |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 | 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 | 亚洲日韩国内欧洲在线观看 |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