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更具生命活力
,豐南區高標準通過“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但是,當地思考的是如何推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那就是,把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展新增長點,走實內涵發展之路。
就在數年前,王樹齡感覺在基層學校推動文化建設很難,更別說提煉核心理念統領學校發展了,不少校長領會不深,教師的接受性也不高。雖說用勁不小,但是不少學校仍舊浮在表面。
但是,隨著農村師資隊伍變得更加“強壯”,更多管理智慧的融入,豐南區打造農村教育發展“升級版”有了可能,有了保證。
記者在王蘭莊鎮邊遠的村小橫沽小學看到,葫蘆文化已經成為學校鮮明的特色。在這所只有350名學生的村小,種植葫蘆,觀察葫蘆,畫葫蘆、吹葫蘆絲……一個小小的葫蘆融合了綜合實踐、語文、美術、音樂、品德等諸學科內容,學生在葫蘆特色文化中受益。校長盧廷娟說,學校就得主動去尋找最適合自身特色、更適合學生成長的路徑,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活力,更具生命力。
如今,豐南區的80多所農村學校,校校都有核心理念,并逐步內化為師生的共同價值取向,外化為師生的共同行為方式,呈現出校長有思想,學校有文化、師生有精神的良好局面。“教育局歷時10年,為每所學校把脈、診斷,幫助梳理核心理念,雖然經歷了很多波折,但是這幾年學校進步很快。”王樹齡感慨道,只有校長、教師隊伍強了,談升級發展、內涵發展才有了可能。
在師資上下的功夫讓豐南區農村教育發展充滿活力。最近幾年,當地無論是規范辦學行為、開足開齊小學科課程,還是實施“一生雙愛好,一校一品牌”,落地都很快。
“剛到這所學校做校長半年,我感覺融入不是問題,教師對推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有很強的包容性和接納性。”董各莊小學校長任守義說,半年來學校在推進大語文經典誦讀上進展迅速,而高效課堂改革也逐步深入,“雖然學校的辦學條件并不出色,但是學校的這支隊伍讓我對辦好這個村小很有信心”。
&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