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教務處官網:http://jw.scnu.edu.cn/
華南師范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廣東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廣東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現有“三校區四校園”,包括廣州校區石牌校園、大學城校園,佛山校區南海校園和汕尾校區濱海校園,總占地面積5328畝。學校設4個學部、45個學院、14個研究院(中心),1個書院。
華南師范大學創辦于1933年,師范教育史可溯源至1921年創建的廣州市立師范學校。學校革命傳統深厚,“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復興民族”是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林礪儒、杜國庠、陳唯實、王燕士、馬肖云等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擔任學校校長。吳三立、王鶴清、盛敘功、王越、阮鏡清、黃友謀、郭大力、潘炯華、饒宗頤、羅浚、葉述武、葉佩華、汪德亮、李鏡池、李匡武、康白情、朱勃、劉頌豪、孫儒泳等眾多名家名師先后在校執教。近90年來,一代代華師人秉承建校之初“研究高深學術,養成社會之專門人才”的宗旨, 踐行“艱苦奮斗、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扎根南粵,篤志樹人,為國家培養了90余萬教師和各類人才。
如今,華南師范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學科門類齊全的高水平綜合性師范大學,成為中國培育教育人才的南方高地。近年來,學校堅持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教師教育強特色、學科水平上臺階”兩大戰略,推進“雙一流”“沖補強”“新師范”三大建設,抓住打造人才隊伍高地、科研創新平臺高地,大力推進國際化、信息化即“兩高兩化”四個重點,全面推進學校各領域改革發展,加快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師范大學的建設步伐。
學校學科建設成效明顯。物理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心理學、體育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4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其中心理學獲評A+。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數學、社會科學總論、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物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臨床醫學等11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其中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4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5‰。
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完備。下設64個人才培養單位,覆蓋12個學科門類,共有96個本科專業,33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現有全日制學生4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9000余人、碩士研究生1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8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7門,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個;是全國唯一同時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首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首批師德師風建設基地的師范大學。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良好。現有教職工5954人,其中專任教師數2559人,正高699人、副高669人,擁有國家級人才188人、省級人才261人。院士(含雙聘和外籍)8人,國家教育部重大人才項目1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1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14人,國家四青人才3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0人,廣東省重大人才項目48人,廣東省特支計劃入選者45人。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 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6 人,省級勞動模范 9人,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6人。
學校科研創新基礎扎實。擁有“綠色光電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高能高安全性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隔膜材料與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技類科研平臺65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心理應用研究中心、教育部思想研究中心基地等人文社科國家部委和省級科研平臺51個。學校教師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和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先后三屆獲得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擁有殷墟甲骨文、戰國出土文獻、商周金文等絕學成果。與清遠、肇慶、番禺、梅州等地政府共建4個異地科研機構,獲批3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與國內企業共建33個產學研基地。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