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教務處官網:http://jw.cqjtu.edu.cn/
重慶交通大學是一所交通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51年,根據毛主席指示,為修建康藏公路、建設大西南,鄧小平主持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創辦學校,時名西南交通專科學校。1960年,組建重慶交通學院。隨后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等相繼并入。2000年,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管理,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學校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并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條件日臻完善。學校現有南岸、科學城、大坪三個校區,占地3000余畝。全校固定資產總值37.19億元,各類儀器設備總值7.74億元,校舍建筑面積85.58萬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積13.29萬平方米。擁有1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圖書館館藏文獻427.6萬冊,其中紙質文獻222.9萬冊,電子圖書204.7萬冊。年訂報刊1000余種,購有SCI、EI、Elservier、CNKI、萬方、維普等中外文數據庫約50個。
師資隊伍素質優良。學校現有教職工約2200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余人,高級職稱教師約900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1000余位。擁有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重慶英才計劃、重慶市“百名杰出科技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人選、巴渝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00余人次。聘請多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等業界精英擔任學校特聘或兼職教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橋梁人物、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慶市名師等獲得者20余人。
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學校現有交通運輸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水利工程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等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等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獲批重慶市3個一流學科、16個重點學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2個“人工智能+”學科群。設有土木工程學院、河海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等20個學院(部)。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1個、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8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3個國家特色專業,水利水電工程等7個專業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有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15個、特色學科專業群7個。學校為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設高校。
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學校健全完善教育教學協同聯動機制,創新人生教育,拓展實踐平臺,凸顯“交通+”培養特色,打造“創新創業園”,開辦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師班、海外項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創新創業班等實驗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名,其中普通本科生2.4萬余名,在校博碩士研究生6000余名。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25年超過90%,學校入選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辦學70多年來學校累計培養各類各層次人才20萬余名。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學校擁有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重點科研平臺,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區橋梁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軌道車輛系統集成與控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智能物流網絡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統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綠色航空能源動力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4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西南水運科學研究所、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個研發機構。在山區交通基礎設施、生態航道、軌道裝備、運輸物流、綠色航空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學校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14項,省部級科技獎勵524項。公開發行《應用數學和力學》《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等核心學術期刊。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