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官網:http://history.fudan.edu.cn/
歷史學系1925年正式設立,時稱史學系。1937年隨校本部遷往重慶,1938春改為史地學系。
1949年夏,暨南大學和同濟大學文學院并入復旦,復改為史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后,江浙多所大學著名史學家加盟,遂成為名家云集的一流史學系。中國史領域有周予同、譚其驤、陳守實、胡厚宣、楊寬、馬長壽、蔡尚思等,古史學家顧頡剛也曾擔任本系教授;世界史領域則有周谷城、王造時、耿淡如、章巽、田汝康等;還有當時已脫穎而出的中青年史家,如程博洪、張蔭桐、胡繩武、趙人龍、金沖及等。
復旦歷史學系的研究特色逐步形成,其中如陳守實的中國土地制度史研究,周予同的中國經學史研究,周谷城的世界古代史研究,耿淡如的西方史學史研究,蔡尚思的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胡厚宣的甲骨文研究,楊寬的先秦史研究,章巽的中西交通史研究,田汝康的中外關系史研究等,都有很高的學術建樹。他們開拓性的學術貢獻奠定了復旦歷史學系在中國史學界的學術地位。在學術建制方面,1959年復旦歷史學系在國內率先成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室,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下成立拉丁美洲史研究室,1979年成立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一時引領風氣之先。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學系獲得了新的發展。1981年,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世界上古史中古史3個學科點被評定為國家首批博士點,1986年新增世界近現代史、世界地區史國別史2個博士點。1982年獲教育部批準,成立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1984年開創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1994年復旦歷史學系列入教育部“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996年建立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1997年成為國內首批5家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2004年“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列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中國近現代史”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目前歷史學系擁有中國史和世界史2個一級學科。中國史學科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當代史、史學理論及中國史學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6個二級學科;世界史下設史學理論及外國史學史、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現代史、世界地區國別史4個二級學科;并設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個博士后流動站。此外, 1989年開設的旅游與旅游文化類課程,1993年獲準設立旅游管理專業,2002年正式組建旅游學系,行政由歷史學系兼管。
歷史學系目前有教職員工101名,其中教授41名,包括2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3名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6名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國史學科被評為A+。2018年,中國史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計劃。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