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對比系統 2021大學院校pk的網站:www.juzhiyuan.com
■任瑞娟 王保超 李美娜 王玨 繆運 安汝穎
從“再窮不能窮教育”到“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我國一直都極為重視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高等教育。
對高校而言,其發展受到科研實力、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影響,而伴隨著自媒體的鵲起,高校社會影響力愈發成為影響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學生來說,不論是高考還是考研,都愿意選擇一所“風評”較好的大學,他們的“大學夢”顯然已經和高校的社會影響力掛鉤。當然,高校也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對其社會影響力建設可謂不遺余力,為的是獲得更好的生源,提高自身發展水平。
那么,在社會影響力方面,高校之間有著怎樣的“博弈”?如何才能在這場較量中占據有利形勢?為此,研究小組通過對比人民網教育頻道、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推出的2015—2016年度(下稱“2016年榜”)和2017—2018年度(下稱“2018年榜”)《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激烈競爭下的“殘酷現實”
在2016年榜和2018年榜中,大部分院校的社會影響力排名都發生了變化,僅有三所院校持平,可謂 “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明顯有升降趨勢的大學中,研究小組對升降名次≥12的高校進行排序,發現明顯上升的有12家,明顯下降的有16家。在這些有明顯升降趨勢的院校中, 西南大學的社會影響力上升趨勢最為明顯,由79名升至33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社會影響力下降趨勢最為明顯,由43名降至85名。
高校社會影響力雖然構成因素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對社會影響力的重視程度。下一階段,這一榜單還會發生什么變化?哪些高校會加大自身社會影響力建構?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排名變化院校
高校社會影響力排名升降變化
經濟發達地區高校更引人注目
就地域分布而言,高校社會影響力明顯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無論是2016年榜還是2018年榜,北京、上海兩地高校入榜率最高,尤其是2018年榜,北京地區有25所高校上榜,占據整個榜單1/4的名額。相較之下,新疆、西藏等欠發達地區沒有一所高校的社會影響力排名在前100,山西、青海、江西三地則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從兩榜對比來看,北京、天津、江蘇、廣東等地區上榜高校有所增加,大部分地區高校沒有明顯變化,部分地區有所突破,表明高校社會影響力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下,呈現穩定的趨勢。
就地域發展來看,北京、上海等地區經濟發達,社會資源更為豐富,發展空間更為廣闊,這也是兩地入選數量最多的原因之一。而地處偏遠地區的高校,由于所在區域經濟欠發達等“先天不足”,其社會影響力建設也面臨著更大挑戰。
高校影響力百強排行榜地域分布圖
“四非”院校還需更加努力
從高校的類型分布上來看,在社會影響力中占絕對優勢的是綜合類院校和理工類院校,師范類院校和農林類院校也較為突出,但與前兩者相比就顯得略微不足了。
從兩榜的對比來看,綜合類院校的社會綜合影響力占比有所下降,理工類院校的社會綜合影響力占比有所上升,整體而言,變化趨勢不大。可以說,兩者在這場較量中旗鼓相當。
縱觀兩次入選高校社會影響力的各類院校,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等高校,其社會影響力也明顯高于其他院校。尤其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自2015年11月正式啟動建設戰略以來,就備受各方關注。入選“雙一流”建設的高校也積極加強自身社會影響力建設。
相對而言,作為“四非”(即非“985工程”“211工程”“一流學科建設”和“一流大學建設”)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沒有各類頭銜,受到的關注度總體偏低,尤其是在2018年榜中還呈現出下滑趨勢,從9所降至2所。
總的來說,各高校的社會影響力與其辦學層次明顯相關,且存在明顯的不平衡現象。因此,在普遍重視社會影響力建設的情況下,“四非”院校還需格外努力。
不同類型高校數量對比分布圖
高校影響力百強排行榜類型分布圖
(注:由于部分重點高校既是“985工程”高校,又是“211工程”高校,也是“雙一流”建設高校,所以計數為3。“雙一流”高校數據以2017年公布“雙一流”高校名單為準。)
新媒體影響力日益顯著
高校社會影響力是由多種指標構成的,受到媒體影響力、新媒體影響力、校友影響力、科技影響力等多指標的左右。同時,這些指標又通常包含多種要素。比如,媒體影響力包括中央級媒體關注度、地方及行業媒體關注度、網絡媒體關注度等。這當中,科技影響力受到的影響因素最多,達11種。
在各類型影響力排名中, 2016年榜和2018年榜排名前十的高校呈現出明顯的變化趨勢。
高校發展過程中,媒體關注對高校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尤其是主流媒體關于高校的報道往往更能引起關注,體現高校的綜合影響力。
四大影響力指標
通過對比2016年榜和2018年榜發現,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作為我國的“雙嬌子”,最能引起各類媒體的關注;在媒體影響力這個指標中,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沒有變化,浙江大學從第10名上升到第3名,是上升最快的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作為我國新型研究性大學,也逐漸被媒體關注。總體而言,高校辦學層次越高,媒體的關注度就越高。
在各類指標對比中,新媒體影響力的變化可以說是最為明顯的。2016年榜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分別被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所取代,甚至河南大學跌出了2018年榜的前10名。在2018年榜的新媒體影響力榜單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取得“全勝”,其中包括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所、B類1所。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對新媒體影響力建設的重視程度較高,以及在新媒體運營方面所存在的優勢。
高校科研影響力和校友影響力明顯與高校本身的辦學水平有一定關系,這一點從兩個榜單中,基本都是“985工程”高校就可以得到明顯驗證。在科研影響力上,理工類院校占有明顯優勢,無論是清華大學還是浙江大學,都以理工科類的專業聞名。相對而言,以文科見長的中國人民大學并未上榜,北京大學的名次有所跌落。在兩榜對比中,科研影響力的變化可以說是最小的,排名前十的榜單中僅有3所新晉院校。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校科研影響力與高校底蘊存在密切聯系。
在校友影響力上,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國辦學層次最高的兩所學府,基本上會聚了國內大部分頂尖人才,培養出極為杰出的校友,因此穩居前兩名。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社會影響力越來越成為一所大學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是隨著信息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高校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成為學生、家長在評價一所學校好壞程度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在這一情況下,高校注重自身社會影響力的建設,恰恰可以為凸顯高校本身的優勢和特色,為吸引優秀生源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從當前的各項指標數據來看,越好的高校越重視其社會綜合影響力建設,以期在未來人才大戰中爭取有利地位。雖然高校社會影響力不同于科研實力、人才隊伍建設等評價高校等級的硬指標,但重視高校社會影響力建設同樣也可以讓部分高校有機會“咸魚翻身”。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