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表》的內容有認識鐘表、認識整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半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鐘表》屬于準備性筨,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
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第二、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
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3)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
(4)能估計運算結果。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
(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
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
1、認識鐘表,區別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點
半時的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鐘表(整時)…………………1課時
認識半點…………………………1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意參透教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數學目標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條件的有關知識,掌握不等式的性質,一元二次不等式、絕對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數的概念及指數函數,對函數和幕函數的性質和圖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廣和三角函數的定義,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數公式和三角函數巔峰性質、圖像,理解三角函數的周期性
3、理解數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性質,并會求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時有關概念和運算,掌握直線和圓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間幾何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概率與統計初步里的計數原理,理解三種抽樣方法,會求簡單問題的概率。
二、教學建議
1、深入鉆研教材。以教材,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掌握知識和邏輯體系,細致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吧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教學思想方法的參透。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材,以學生為賬戶提,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于學生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復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加強課堂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征,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親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根據材料個章節的重難點制定教學專題,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加強對高層次學生的競賽輔導,培養拔尖人才。
三、教學進度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周次內容
周次內容
1-4復習初中知識和集合1-3數列
5充要條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7-9直線的方程
8-10
函數10期中考試
11
期中考試11-12圓的方程
12-14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13-15
立體幾何
15-18三角函數16-18概率與統計初步
19-20期末、總復習、考試19-20
總復習與期末考試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課教學我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同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相信用愛去耕耘,用智去播種,用情去培育,用汗去澆灌,秋天定是碩果累累。
設計者:王冰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本冊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各單元教學內容及重、難點簡列如下:
第一單元:準備課。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元:位置。本單元主要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兩個內容。“上、下”“前、后”“左、右”這三對方位,正好對應著三維空間的三個方向。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來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了解它們的相對性,并學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教學難點是建立數感、符號感。教學關鍵是使學生經歷數感念形成的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教學重、難點是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教學關鍵是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征。
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難點是建立數感、符號意識,掌握6—10的加減法。教學關鍵是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重、難點是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教學關鍵是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七單元:認識鐘表。教學重、難點是會看整時。教學關鍵是掌握看整時的辦法。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重點是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難點是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關鍵是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第九單元:總復習。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牢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制定的教學目標。
三、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中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隨著人教版數學教材的改版,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設計上,以及新版教材的認識和解讀都將有所不同。為了能更好地解讀新教材,完成課標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針對一年級上冊,制訂本新人教版數學教學計劃。
一、明確指導思想: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確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采取相應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操作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教案及
時間:2023-09-14 05:0:27小學生消防安全教育內容及
時間:2023-09-13 04:0:59小學生防洪防汛安全知識教
時間:2023-09-20 12:0:04小學生消防安全小知識四懂
時間:2023-09-21 0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