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有《當代財經》雜志社、江西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財政大數據分析中心、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金融管理國際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院等9個獨立設置科研機構;有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監測、預警與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等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有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會計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研究中心、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應用統計研究中心等7個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財稅研究中心、江西省經濟預測與決策研究中心等3個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有中澳亞太資本市場、現代商務研究中心、創新與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社會工作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等與學院合署或掛靠學院的科研機構。
5、學科專業:學校現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文學、理學、藝術等學科門類;擁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共5個博士后流動站;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原理共7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70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本科專業;1998年獲批江西省首家MBA辦學權,2009年獲批江西省首家EMBA辦學權;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產業經濟學)、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金融學、市場營銷、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政學、法學),有3個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7個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3個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碩士點。
6、教學工作:2002年和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兩次均獲“優秀”等次。2001年、2009年和三次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國家級雙語示范教學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個、法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1個,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學校、大學生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和教育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國家本科教學工程項目33項。擁有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園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42個、省級實驗示范中心8個。學校于1994年(全國較早)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選修雙專業(學位)。2007年學校獲得普通高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2008年學校獲得優秀碩士研究生提前攻讀博士學位資格。
7、科研工作:學校在2017年取得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2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19項,青年項目2項,立項數居江西省首位,全國財經類院校第2位。近年來,10余項研究成果編入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并送中央領導決策參考,百余篇研究成果、調研報告獲中央及省部領導批示。立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00余項,在國際一流刊物及國內權威刊物發表論文600余篇,獲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50余項。學校現有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江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主辦的《當代財經》(月刊)入選“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和“新聞出版署百強優秀期刊”,“理論經濟”欄目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江西財經大學學報》(雙月刊)入選“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兩刊均為CSSCI來源期刊。
學校依托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緊密聯系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聚焦江西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與建設重大現實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政府、企業和社會管理部門提供具有重大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相關論文成果多次獲得省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充分發揮了學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智囊團”與“決策庫”的作用。
8、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179人,專任教師1294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5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4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690人;
博士生導師124人;碩士生導師642人;“”講座教授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全國“百千萬工程”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1人,全國專業學位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2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7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44人,江西省教學名師2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遠清,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等擔任我校顧問;國內外330余名著名學者、專家和企業家受聘為我校客座教授。
9、招生就業:通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為補充的辦學格局。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其中在28個省份一本招生,近年來在江西省招生投檔線和錄取平均分均為全省高校第一。現有各類在籍學生4萬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全日制本科生有2.2萬人,各類研究生近5千人。就業工作保持良好態勢,2016年碩士研究生、普通本科初次就業率居江西省第一,其他層次均居全省高校前列。學校獲2013-2015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等榮譽,2010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2年獲得國務院表彰的“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2016年江財眾創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2017年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中央媒體多次報道學校人才培養及就業工作。
南昌航空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39華東交通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37南昌航空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05華東交通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