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近五年,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競賽獎1644項,大學生受理專利378件、授權272件,大學生發表論文758篇,累計獲得“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30項。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一等獎、國際2015CORE可再生能源技術頂尖設計大賽特等獎、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第五屆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一等獎、第30屆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金獎等榮譽。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環境光催化及資源循環利用團隊”榮膺“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命名為第三批江西省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建單位。
7.科學研究:近五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6000篇,其中SCI、EI、ISTP檢索2000余篇,CSSCI檢索230余篇;獲國家專利授權73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97件;出版論著78部、教材171部。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3項,國家社科基金20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項目、教育科技項目和優秀人才項目等20余項,承擔和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項目、“973”、“863”計劃子項等近20項。承擔國防科研計劃項目100余項,江西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各類省部級項目500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參與),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1項。羅勝聯教授榮獲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8.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28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94人、碩士學位教師739人,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8%;博士生導師25人,碩士生導師578余人;有雙職雙聘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3人;省(部)級學科帶頭人48人,省(部)級中青年骨干教師74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36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23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7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13人。
9.招生就業工作: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其中在14個省份一本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2萬余人,其中本科生2萬余人,研究生1640人。建校以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12萬余名。學校與航空、航天、民航等大型企事業單位和20余個城市人力資源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近年來,有30%以上畢業生服務于國防軍工企事業單位和各大民航公司。學校連續獲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等榮譽。
10.國際合作: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與美國、英國、法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穩定的校際合作關系,與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先后成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定期選派本科生和研究生赴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留學。積極發展來華留學工作,2011年成為具備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資質院校之一。獲全國來華留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目前,學校有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等24個國家的160多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11.黨建群團工作:重視黨建工作一直是學校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的政治優勢。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行黨代會代表常任制和代表任期制,堅持每年召開一次年度黨代會,每五年召開一次換屆黨代會,是全省高校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單位。堅持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學校教代會,每五年召開一屆換屆教代會,學校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和師生關心的重大問題均提交教代會或教代會聯席會議進行質詢。堅持“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原則,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和學風建設等事項上的重要作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了監督監察工作聯動機制,完善了黨務、校務公開機制。以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為切入點,完善了各學院黨政分工合作、共同負責的管理體系。推動了基層黨建工作項目化,建立黨建專題網站、QQ群、微信公眾號、手機短信群發等平臺,實現了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的科學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學校注重民生工作,推行教職工“健康工程”,實施了職業年金制度,建立了以“獎、勤、助、貸、補”為基礎的“他助、自助和助他”資助工作體系。愛心人士和企業設立社會獎助學金近20項。學校榮獲“2015年全省共青團工作優秀單位”稱號,先后榮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和全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校學生會獲評全省“五星級學生會”。
12.社會聲譽:學校曾榮獲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軍訓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校園建設先進單位、江西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7 | 562 | -- | 510 | 503 503 | 一批 |
2016 | 576 | 537 | 531 | 529 529 | 一批 |
2015 | 582 | 543 | -- | 540 540 | 一批 |
2012 | 576 | 551 | -- | 547 547 | 一批 |
2011 | 579 | 536 | -- | 531 531 | 一批 |
2010 | 547 | 521 | -- | 515 515 | 一批 |
2009 | 555 | 526 | -- | 518 518 | 一批 |
2008 | 560 | 525 | -- | 512 512 | 一批 |
南昌航空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39華東交通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37南昌航空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05華東交通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