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活動方案 > 正文

2019年教師黨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征文活動

更新:2023-09-19 18:03:46 高考升學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幸福”,既淳樸,又真真切切的描繪出了無數中華兒女在的今天對于生活的美好夙愿與追求,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將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從新中國成立到實行改革開放,中國一步一步走向富強,走向民主,生活在這個經濟不斷發展、基礎設施不斷進步完善、城市化建設不斷擴大、醫療衛生、養老制度、教育政策等都不斷改革不斷貼近民生的的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祖國賦予的我們每一個人的追求幸福的權利。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短短不到七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在跨越了一個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從近代中國半殖半封的腐朽落后的局面中一步一步走向富強民主,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國民經濟持續中高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產能達到了一萬兩千億斤;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等等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讓身為一個中國人的我沒有理由不感到驕傲和自豪;祖國一點一滴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生活在的我們沒有理由不擁護和愛戴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斗過程中,收獲了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果實,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宏偉目標,“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更是圓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深入人心,人民安居樂業,愛崗敬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的光芒照耀著祖國大地。
二、從教育談人民幸福,民族復興
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徑。教育強,則國強。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并推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育隊伍,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青年,為祖國,為更好的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奮斗。
十九大報告將教育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將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我國發展的重要任務。“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些我們自小就耳熟能詳的話語更加說明了歷代領導人對于教育的重視。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一個國家培育出什么樣的人才,就會創造出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國家也會養育出什么樣的人民,什么樣的人民更會營造出什么樣的社會。要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離不開更加公平、高質量的教育模式,要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應當盡可能的使祖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中華兒女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因材施教,培育出能夠為祖國建設、民族復興增光添彩的各式人才。人民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為祖國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會是幸福的。
教育的強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中華兒女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更好的了解和學習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將他們發揚光大,傳播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讓全世界了解中國!
三、青海省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3.1存在的問題
青海在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環境,受到區域差異性、民族獨特性、高原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曾存在著一些教育問題,相對于發展較為充分的內陸地區,青海地區教育質量相對落后,教育結構有待優化,城鄉教育發展較為不平衡,師資力量有待提高,教學設施不夠先進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阻礙了青海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青海經濟的發展,無法吸引更多高素質優秀人才。因此,提高青海省教育質量,努力讓每一個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刻不容緩。
3.2弱鳥先飛,奮起直追
2016年8月,在青海視察工作時提出,青海教育事業要“弱鳥先飛、奮起直追”。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改善教學條件,全力保障和實現教育公平,使青海省教育走出一條科學、均衡、發展的新道路。同年10月,青海省制定并出臺了“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明確了青海省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立德樹人,實現普及15年基本教育,推動教育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實施教育脫貧行動計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這次規劃第一次分地區、分年度設定了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發展指標。
青海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首先需要更好地對接國家支持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的重大政策,充分利用國家支持藏區發展的特殊政策,更好發揮對口支援地區在支持教育發展中的作用,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動員各方面力量形成支持青海教育加快發展的合力,讓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其次,青海各地區各高校需要加強師資團隊力量的建設,實現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標準,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力度,結合教育信息化,不斷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共同發展青海教育事業;最后,教育需要與學生特長相結合,因材施教,才能夠更好更充分的培育每一代新青年,使其更好的融入到多元化的社會中,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促進社會更加充分完善、更加平衡的發展。正如所期望的那樣,弱鳥也可以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3.3教育事業托舉青海美好未來
曾經,大學畢業后,許多人才更愿意去北上廣尋求發展機遇,現在,隨著青海省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許多外資企業在青海投資建廠,有民族特色的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旅游業更是冉冉升起在青海大地,這不但擴大了就業崗位,也為更多的有技能有知識的青年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現自己才華建設家鄉的機會。這種人才的不斷引進,又進一步的推動了青海省教育事業的發展,以立德樹人為主要任務,讓身處在青海這個多民族多文化地區的每一個受教育者都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讓青海的明天更加燦爛,讓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我們更加幸福。
四、教育強盛,人民幸福
十九大報告用最淳樸的語言為中華兒女譜寫出了一幅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宏偉藍圖。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中國在成為教育強國的道路上,不免遇到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作為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推動教育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不斷創新和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鼓勵更多優秀的教師到農村中去,讓農村中的孩子們享有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教育,使15年基本教育在全社會最大范圍內得到普及,讓更多受教育者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信息化技術不斷高速發展的今天,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祖國的建設獻計獻策、添磚加瓦,如今中國無論經濟、文化、生態文明、軍事、法制、外交都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民追求幸福生活將會成為我國主要的社會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整個國家的崇高理想,也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奮斗的目標,而教育的強盛則是我們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關鍵,我們要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高尚的品格凈化自己的心靈,爭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青年,意氣奮發,斗志昂揚,托舉我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大學新生開學活動策

時間:2023-11-21 08:0:39

小學生勞動實踐活動描述簡

時間:2023-09-20 03:0:15

學校夏季運動會的活動描述

時間:2023-09-15 02:0:27

學校社團活動描述簡短一句

時間:2023-09-20 02:0:21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日韩a级片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视频国产在线二 |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 亚州国产一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