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范圍內有四個地震帶
據了解,我省范圍內共有四個地震帶,分別為祁連山地震帶、柴達木地震帶、可可西里地震帶及唐古拉山地震帶,這些地震帶均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地震。其中,11月23日,同一天發生的兩起地震,分別位于祁連山地震帶和柴達木地震帶。近年來,這兩個地震帶的地質結構組織活動較為活躍,所以,時常發生震級較小的地震,但截至目前,這些地震均未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
地震多發源于監測力提高
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我省近幾年來發生地震次數并非地震帶十分活躍導致的,而是屬于地質結構組織變化的正,F象。其中,11月23日的祁連縣5.2級地震災情發生后,截至當日14時30分,共發生了52次余震,其中,最高震級的余震為2.8級。據專家解釋,幾個小時內就發生這么多次余震也是正常現象。而人們意識中近年來地震多發的現象,是因為我省的地震監測能力越來越高,能夠及時、準確地監測并發布地震災情,使得受眾的知曉度提高了。
地震災害預防能力在提高
采訪中記者獲悉,11月23日的兩次地震發生后,省地震部門立即啟動了Ⅲ級應急響應,其中,省地震臺網中心在15分鐘內就準確獲得地震三要素,災后40分鐘內就做出了災區預評報告、災區地震構造、歷史地震及人口經濟等信息圖件。同時,由省地震局領導帶隊的工作人員在兩小時內及時趕到地震現場,與現場工作隊會合。除此之外,省地震局于11月23日15時許,召開了海北州祁連縣11月23日5.2級地震新聞發布會,標志著我省地震部門的發布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記者還從省地震局了解,目前,我市有地震監測臺(點)28個,其中2個省屬專業臺(西寧臺、湟源臺),8個市屬地方臺和18個宏觀觀測點。全市200km范圍內的小震監測能力已達到1.5級,地震三要素速報時間升至7分鐘內。這標志著我省的地震監測基礎建設不斷加強,防震減災綜合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三年發生4起5級以上地震
據專家介紹,由于我省范圍內有多個地震帶,所以地震發生的次數有很多。其中,震級為5級以下的地震由于其震級小、震源深度小,并且事發地點多為無人區,幾乎沒有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所以次數無法記錄。但是,5級以上的地震也發生過,自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7.1級地震以來,我省震級5級以上的地震災害少有。從2013年至,三年來,震級為5級以上的地震共有4起,而且都在我省州縣地區。
福建稅務局電子稅務局登錄
時間:2024-02-23 08:0:12肇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時間:2023-09-14 21:0:1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
時間:2023-09-19 21:0:03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上
時間:2023-09-1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