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境內涉及很多條地震帶。
陜西地區位于青藏地震區、華北地震區和華南地震區的交匯部位,主要涉及到華北地震區的三條地震帶、華南地震區的一條地震帶和青藏地震區的兩條地震帶,即華北地震區的汾渭地震帶、鄂爾多斯地震帶和華北平原地震帶,華南地震區的長江中游地震帶,青藏地震區的六盤山-祁連山地震帶和龍門山地震帶。 陜西省陜南地區大部分位于長江中游地震帶的北部。
陜西省商洛地區位于華北平原地震帶西南端。 陜西省陜北地區位于鄂爾多斯地震帶。
陜西西部的寶雞局部地區涉及六盤山-祁連山地震帶。
陜西省漢中市局部地區涉及龍門山地震帶。
六盤山-祁連山地震帶該地震帶位于青藏地震區的東北部,長約1200km,呈北西向展布在青藏塊體的東北緣區,涉及陜西西部的寶雞局部地區。該地震帶新構造活動強烈,新生代以來強烈抬升,斷裂規模巨大,活動性強,由一系列北西西、北西以及北北西向第四紀活動十分強烈的斷裂構成,主要表現為擠壓逆沖和左旋走滑運動。
六盤山-祁連山地震帶歷史上地震活動強烈,發生6級以上地震32次,其中7-7.9級地震10次,8級以上地震2次,即1920年寧夏海原8½級地震和1927年甘肅古浪8級地震。
龍門山地震帶位于青藏地震區的東北部,涉及陜西省漢中市局部地區。該地震帶西部與青藏高原腹地相接,東部與揚子地臺相鄰,是一個構造復雜、位置重要的造山帶和前陸盆地系統。主要包括龍門山山脈及秦嶺的西段,大地構造上為龍門山褶皺帶與秦嶺褶皺系的一部分,從龍門山前陸盆地向西部高原地殼厚度急劇增厚,新構造運動表現為強烈的斷塊水平位移和垂直差異運動,控制斷塊運動的斷裂主要表現為北北東、北東和近東西向,其活動性質主要為壓扭性。
龍門山地震帶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據記載,至今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49次,其中6-6.9級地震36次,7-7.9級地震10次,8級以上地震3次,分別是1654年甘肅天水南8級地震、1879年甘肅武都南8級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級地震。
福建稅務局電子稅務局登錄
時間:2024-02-23 08:0:12肇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時間:2023-09-14 21:0:1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
時間:2023-09-19 21:0:03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上
時間:2023-09-1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