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劃分為4個區域
0.20g區
一是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20g區(相當于地震烈度八度以上區域),占全省土地面積1.72%,主要分布在徐聞南部和潮汕地區的東部,覆蓋的行政區域有汕頭的龍湖、金平、濠江、潮陽、澄海、南澳,潮州的湘橋、潮安、饒平,湛江的徐聞等區縣。
0.15g區
二是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區(相當于地震烈度強七度區域),占全省土地面積3.73%,主要分布在徐聞北部、陽江南部和潮汕中東部。
0.10g區
三是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g區(相當于地震烈度七度區域),占全省土地面積26.47%,主要分布在我省沿海一帶,覆蓋了汕頭、潮州、揭陽、梅州、惠州、汕尾、深圳、東莞、廣州、中山、珠海、江門、陽江、茂名、湛江等城市的全部或部分,形成一條從東至西連續分布的0.10g沿海條帶區。另外,河源市區為0.10g區。
0.05g區
四是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區(相當于地震烈度六度區域),占全省土地面積68.08%,分布在0.10g沿海條帶區以北的全部區域。
名詞解釋:地震烈度
是指地震在地面產生的實際影響, 即地面運動的強度或地面破壞的程度,烈度不僅與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級)有關,也與震源深度、離震中的距離及地震波所通過的介質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紀念日,也是我國“防災減災日”。記者從廣東省地震局獲悉,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將于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新的區劃圖,廣東將徹底消除“不設防區”,汕頭、陽江、肇慶等多個地區提高了設防標準,廣州設防標準保持不變。
專家:什么是地震區劃圖?
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梁干介紹,地震區劃圖是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動參數為指標,將國土范圍劃分為不同地震危險程度,對國土進行區域劃分,再考慮地震地質環境及地震風險水平,確定抗震設防等級。
我國從1957年開始實施區劃圖標準,每十年左右修訂一次,目前已經是第五代。第五代發布時間為5月,將于6月1日正式實施。第五代圖在第四代的基礎上,首次明確了基本地震動、多遇地震動、罕遇地震動和極罕遇地震動四級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動參數的確定方法。
“區劃圖屬于強制性的國家標準,一般建設工程都需要按照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進行抗震設計。區劃圖也是各類規劃編制的必要依據,國土利用、城鄉建設等規劃,都應充分考慮地震風險,盡可能規避地震高風險區。”梁干表示。
福建稅務局電子稅務局登錄
時間:2024-02-23 08:0:12肇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時間:2023-09-14 21:0:1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
時間:2023-09-19 21:0:03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上
時間:2023-09-1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