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產業優勢,培養高技能人才,創辦一流職院”的辦學定位。學院十分重視實踐教學,逐年加大投入,用于購置實驗、實訓和實習設備。建有機械加工中心、食品加工中心和軟件設計開發室等各類校內實驗實訓室(車間)186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980萬元;建有校外實習基地112個;建有市、院共用的數字化圖書館1個,各類藏書86.6萬冊,各類中外文期刊、報刊1200余種;實驗實訓樓、文體館、餐廳、學生公寓樓等教育、教學、生活設施齊全,能同時容納15000人在校學習和生活。學院十分重視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強化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把職業能力培養貫徹始終。實踐教學占整個教學時數的50%以上,校內生產性實訓占實訓總時數的50%左右,畢業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校內外實習基地或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全部由“雙師素質”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學院十分重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以“相互支持、共謀發展”為原則,創建了校企雙贏的“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建有盛市高技能人才庫。年均列支3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招聘、引進與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從企業聘請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專業課和實踐指導教師,建設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盛市級教科研課題127項。其中,獲國家級教科研成果獎2項,獲省(部)級教科研成果獎29項,市(廳)級教科研成果獎73項,出版著作、編寫教材138部,在CN刊物上發表論文2,636篇,獲專利6項。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管理工作,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推行了獨具特色的院領導聯系系(院)、中層領導聯系班級制度,構建了科學規范的管理網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建有“年輕人文學社”等學生社團50多個;自辦《年輕人社刊》等內部刊物13種;學院有超過60%的學生參加了社團,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了“勤奮、博學、篤行、創新”的學風及“愛國、愛校、求真、求知”的優良校風。學生集體和個人獲省級及其以上獎勵100多項。其中,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河南賽區競賽一等獎2個,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2個,藝術系學生表演的《盜仙草》劇目榮獲全國戲曲大賽梅花金獎,機電系學生姚根亮的“地月雙球”桌式工藝品獲國家專利。學院十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幫助學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