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理工學院總共有2個校區,分別為貴州理工學院本部、蔡家關校區。
1、貴州理工學院本部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蔡關路1號
2、貴州理工學院蔡家關校區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貴工路6號
截至2017年3月,學校有土地面積866.7畝,校舍面積27.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總值9933.06萬元,圖書688824冊,數據文獻資源15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47個,室內體育場館2個。有教職工749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11505人。設有16個學院和3個基礎教學部門,開設24個本科專業。
州理工學院于2013年4月18日經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是應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對理工類應用型人才之需,在原貴州工業大學校址設立的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等為主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公辦理工類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7年,成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貴州省高校易班建設與發展中心。2020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校地處祖國西南的避暑之都——貴州省貴陽市,現在兩個校區辦學,老校區位于貴陽西南阿哈湖畔,占地866.7畝,新校區位于貴安新區大學城博士路,占地約1757畝,規劃建筑面積66.9萬平方米。學校現設置19個學院,38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與英國貝德福特大學聯合舉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學校現有教職工916人,其中正高職稱100人,副高職稱295人,博士學歷教師24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管專家(Ⅰ類、Ⅱ類)、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百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對象、省千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對象近30人;全國全省優秀教師、優秀教師、教學名師、“金師”近10人。
學校逐步形成“重工厚理、強管興文、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的學科建設思路。學校現有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省級特色重點培育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支持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省級重點支持培育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化學工藝。
學校“資源勘查工程教師團隊”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航空輕金屬材料與焊接技術科技創新團隊、果酒釀造工程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能源化學轉化新材料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入選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重金屬原位調控與生態修復創新團隊、智能優化與數據挖掘創新團隊,隱伏礦床勘測團隊等3個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貴州省綠色過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貴州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人才基地被貴州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為省級人才基地。
學校現有各級各類科研平臺及人才團隊40余個。建有貴州省電力大數據重點實驗室、貴州省輕金屬材料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特種功能材料2011協同創新中心、貴州理工學院院士工作站、貴州工業發展研究中心、貴州新型工業化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貴州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人才基地、貴州省綠色過程工業技術人才基地及省教育廳人才培養基地,磷煤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特色重點實驗室、巖溶工程地質與隱伏礦產資源特色重點實驗室等貴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流程性工業新過程工程研究中心、氟硅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健康智造眾創空間,貴州省智慧旅游產業發展研究院、貴州省“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貴州理工學院城市數據重點實驗室、貴州理工學院鄉村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理工學院AM真菌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紅色文化研究中心、貴州理工學院碳中和研究院;擁有貴州省航空輕金屬材料及焊接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貴州省果酒釀造工程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貴州省能源化學轉換新材料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智能優化與數據挖掘創新團隊、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隱伏礦床勘測”創新團隊、無人駕駛航空器高精度導航系統關鍵技術研究等人才團隊;與地方政府、企業、行業協會聯合共建貴州磷石膏研究院、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技術研究院、貴陽市鋁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全國有色金屬行業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研制創新示范基地等科研平臺。
貴州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41遵義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39貴州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34遵義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