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和家長選擇大學的標準是什么,根據口碑選擇大學只適用于極少數的情況,根據自身對學校的了解也很少,那么就需要了解自己報考的意向大學了,本文黃老師幫分享自己對廣州應用科技學院了解的經驗,從多方面數據分析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怎么樣好不好,希望大家對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有更多的了解。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怎么樣好不好呢,首先它是一所率屬于省教育廳民辦本科學校,其次該校不是211大學也不是985大學,是二本類院校,根據校友反饋口碑不錯。下面是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學校最新介紹: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創辦于2000年的廣州大學松田學院。2020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轉設并更現名。學校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有廣州和肇慶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420畝,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校生14000余人。校園布局大氣舒朗,現代氣息濃郁,體現“山水校園,文禮學府”的理念。愿景:傾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型大學品牌,力爭將學校建成一所學生滿意、教工自豪、同行認可、社會尊重、政府放心、國內有美譽
高考志愿填報:選報[新增專業]四大秘訣
何謂新增專業
對新增專業可以從兩種情況來判斷:
一種是“國家新增專業”,也就是以前高校從未開設,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開設的專業。如,2011年國家新增的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如“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納米材料與技術”等。
另外一種是指,某高校新增專業。也就是說,某專業以前就有高校開設,只是對于某個學校來說從來沒有開設過,現在新增加了,稱之為“高校新增專業”.例如,北京理工大學自2013年開始招生的本科新增專業“西班牙語”這就可以稱為北理工的新增專業,而以前西班牙語專業在北語、北大等一些院校都已開設的多年。
報考新增專業的顧慮
國家新增專業和高校新增專業是不同的,各有特性,但也有共性。從反饋來看,考生家長對報考新增專業一般存在一些顧慮。
一是沒有往年報考數據做參考。
考生家長在面對第一年招生的新增專業時都會遇到沒有往年數據做參考的問題。沒有參考數據報考時往往會覺得心里就沒底。
二是對所報學科專業缺乏了解。
尤其是國家新增專業,考生家長甚至從來沒有見到過這個專業名稱,更別提弄清它學的是什么,對未來發展和就業沒有準確的預期,擔心畢業后找不到工作。
這些顧慮都很有道理,所以,在報考新增專業時一定要考慮、慎重選擇。
選報新增專業小秘訣
1.以個人興趣和定位為出發點
選擇新增專業一定要從個人定位和興趣出發。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彼是了解對方,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在新專業沒有往年報考數據做參考的情況下,考生失去了“知彼”的先機,那就更得把握好“知己”這一原則。
很多人光聽專業名稱感覺炫目、誘人就選擇報考,往往容易出現偏差?忌议L一定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等因素,考察一下所報專業的主要課程、培養目標、人才需求狀況、畢業后的工作情況、工資待遇、發展趨向等眾多問題。這一點對于選擇國家新增專業的考生尤為重要。如果經過考察,某一專業真的是你興趣所在,所學的科目又是你的特長,畢業后從事的工作也和你的氣質性格比較符合,那么不妨把它列入可選專業的范疇。
2.選報時參考整體專業平均值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有的高校新增專業錄取分數很高,有的則錄取分數比較低,這是多種因素決定的。但是不管怎樣,新增專業的錄取分數都應該在開設院校提檔分數線之上,這是不會變的。所以,考生家長一定要參考所報院校整體專業錄取分數段的平均值,你的分數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這樣才能提高錄取幾率。
如果學校開設的專業比較多,那么可以看看該校是否開設過和新增專業相近的專業或學科類,查看這些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情況,取中間段分數作為參考。
3.選擇有相關強勢專業的院校
當同一個新增專業不同院校都有開設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選呢?一般來說,如果新增專業與學校的辦學特色相對應,那么其專業實力是會具有一定的優勢的。排除一些跟風開設的專業外,很多新增專業都是從原有優勢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一定的歷史積淀和發展條件。
還有不少國家新增專業是典型的交叉學科,一個專業可能涉及多個領域。如物聯網專業,就涉及到電子專業、計算機專業、測控專業、通信專業、軟件等多方面專業知識。當你對某個專業一無所知時,其實可以看一看它的交叉領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圍,在專業相同,院校需要多選一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那些本身在某一領域就有學科特色和優勢的院校。
還以物聯網為例,和物聯網聯系比較緊密的有計算機和通訊專業,報考時就可以找計算機專業或者通訊專業實力強的學校。
4.選擇相近專業“曲線救國”
確實像很多考生家長顧慮的那樣,新增專業的就業前景和發展趨勢沒法準確把握。但這也要分別來看,對于“高校新增專業”來說,雖然新增某專業的高校無數據可查,但是,其他同層次開設了該專業高校的錄取、報考、就業等數據完全可以借來參考。只要慎重選擇學校就可以了。
而國“家新增專業”可能沒有任何數據作為參考,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既然國家開設了這個專業,說明未來國家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發展空間還是有的。但是需要時間,可能學生都畢業了這個行業依然沒有成熟的市場。
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好某個新增專業或有志于這個領域,又舉棋不定的時候,完全可以選擇先從其他相關、相近專業的基礎學科或交叉學科著手,搞一下“曲線救國”.
目前,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基本上都是寬口徑、厚基礎,本科階段更偏向于打基礎、通識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因此選擇一個基礎方向學精、學專,未來可以從事更高端領域的工作及研究,既不影響就業,轉專業也會比較容易。因為好的基礎才是專業發展的支持。
平行志愿投檔潛在風險與認識誤區
平行志愿投檔模式
投檔遵循“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先分科類將考生投檔分按照事先確定的排序規則排出一個位次(第1名、第2名、第3名……第n名),然后依據位次順序對考生逐一檢索,考生A、B、C、D等若干個平行志愿中滿足投檔條件的,按最靠前的志愿院校投檔。
平行志愿投檔潛在風險與認識誤區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緩解了考生填報志愿的壓力,但并不是說這種模式沒有風險。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風險,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長的重視。
第一,正常落榜的風險依然存在。第二,專業志愿不愿意調劑。第三,定位不準排序不慎重風險。第四,梯度不合適的風險。
從往年填報指導來看,眾多考生和家長主要有以下錯誤認識。
誤區一:志愿沒有先后
實際上,考生個人志愿平行之中不是平等關系,暗藏著先后順序。當考生滿足多所學校投檔條件時,要按A、B、C、D(E、F)的順序對考生志愿進行檢索,一旦檢索到有符合條件的高校,不再對其后志愿檢索。
誤區二:可以一檔多投
事實上,平行志愿是一檔一投,考生每批次填報的幾個平行志愿,最多只能投檔一次,投檔一所院校。在某一批次的錄取過程中,考生投檔后如果因專業不當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檔,則不會再投檔,而是需要參加征求志愿。
誤區三:沒有退檔風險
實際上,各批次招生院校在錄取時是按各自招生規模分別設置一定的投檔比例,且投檔比例大多大于其計劃招生數,當考生的實際成績與志愿填報的高校的實際要求專業成績有差距時,投檔后會被退檔。
誤區四:同批次先后錄取
在實際錄取中,所有批次投檔檢索是同時投出去的,各校錄取也是同時進行的。當考生被某一高校退檔后,只能進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檔環節。
優志愿高考志愿填報模擬系統,是專為高考學生解決“高考成績分析、大學專業代碼查詢、模擬志愿填報、大學排名等”問題的優秀分析系統,同時可以為高考提供專業參考。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選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23 | 58622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06 | 57036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33 | 56926 |
2019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52 | 56557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367 | 18963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392 | 19651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444 | 18092 |
2019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437 | 19560 |
2022 | 浙江 | 1段 | 515 | 149263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38 | 160698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15 | 156977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48 | 143498 |
2019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37 | 140011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482 | 50704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19 | 51775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05 | 46511 |
2019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12 | 46784 |
2022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68 | 30023 |
2021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70 | 28479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35 | 90430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427 | 87585 |
2020 | 福建 | 理科 | 本科 | 424 | 78008 |
2019 | 福建 | 理科 | 本二 | 411 | 76763 |
2020 | 福建 | 文科 | 本科 | 465 | 27426 |
2019 | 福建 | 文科 | 本二 | 465 | 29777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47 | 120116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53 | 106386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68 | 99342 |
2019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77 | 75395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84 | 43440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98 | 46386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06 | 30842 |
2019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17 | 29959 |
2022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445 | 45204 |
2021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487 | 43107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40 | 105308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56 | 89273 |
2020 | 湖北 | 理科 | 本二 | 456 | 90477 |
2019 | 湖北 | 理科 | 本二 | 440 | 91001 |
2020 | 湖北 | 文科 | 本二 | 457 | 34410 |
2019 | 湖北 | 文科 | 本二 | 477 | 32456 |
2022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465 | 48694 |
2021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480 | 44664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40 | 135128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64 | 115023 |
2020 | 湖南 | 理科 | 本三 | 456 | 116430 |
2019 | 湖南 | 理科 | 本三 | 439 | 111180 |
2020 | 湖南 | 文科 | 本三 | 514 | 38834 |
2019 | 湖南 | 文科 | 本三 | 510 | 38063 |
2022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443 | 94754 |
2022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450 | 87521 |
2021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472 | 73451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55 | 216772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62 | 205404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61 | 187107 |
2020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446 | 173102 |
2019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422 | 167552 |
2020 | 廣東 | 文科 | 本科 | 462 | 73232 |
2019 | 廣東 | 文科 | 本科 | 481 | 77019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46 | 141689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53 | 130375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87 | 105537 |
2019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80 | 106451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25 | 52332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18 | 48253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388 | 47516 |
2019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06 | 44083 |
2022 | 海南 | (物) | 本科 | 487 | 35419 |
2022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495 | 33475 |
2021 | 海南 | (物) | 本科 | 478 | 35255 |
2021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493 | 31851 |
2020 | 海南 | (物) | 本科 | 470 | 35226 |
2020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488 | 31503 |
2019 | 海南 | 理科 | 本科B | 510 | 18036 |
2019 | 海南 | 文科 | 本科B | 549 | 9886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26 | 186000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30 | 176326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48 | 166177 |
2019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64 | 162322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72 | 69441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74 | 67553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64 | 62002 |
2019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77 | 63522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62 | 120351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59 | 114027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83 | 109865 |
2019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89 | 116702 |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院;緦傩 | |
創建時間 | 2000年 | |
院校性質 | 民辦 | |
院校類型 | ||
率屬于 | 省教育廳 | |
是否是211 | 否 | |
是否是985 | 否 |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
本科/? | 本科 | |
省/市 | 廣東 | |
碩士點 | ||
博士點 | ||
院校地址 | https://www.sontan.net/ | |
招生電話 | ["020-82856988","82856989(傳真)"] | |
招生網址 | https://www.sontan.net/zs/ |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創辦于2000年的廣州大學松田學院。2020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轉設并更現名。學校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有廣州和肇慶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420畝,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校生14000余人。校園布局大氣舒朗,現代氣息濃郁,體現“山水校園,文禮學府”的理念。愿景:傾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型大學品牌,力爭將學校建成一所學生滿意、教工自豪、同行認可、社會尊重、政府放心、國內有美譽度與影響力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民辦應用型大學。使命:為學生成才和教工發展創造高增值價值,為城市繁榮和區域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校訓:博學篤行,經世致用。育人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發展理念:規范發展,內涵發展,融合發展,集群發展,創新發展。發展戰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開放活校,文化潤校,特色名校。學校教學設施先進齊備,生活配套完善便利。建有實驗(實訓)室139個,多媒體教室145間,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367萬元,滿足各專業教學需要;總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含電子圖書)百萬余冊,是綠色、生態、人文的學習空間,也是以人為中心的智慧校園信息資源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文化傳承中心;總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的體育館,由訓練館、籃球館、游泳館組成,包括學生體質測試室、舞龍舞獅館、武術館、健身館、舞蹈館、有氧操館、健美操館、瑜伽館、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等18個附屬場館和標準攀巖場,館外建有標準400米田徑場、體育場、網球場和籃球場,共同構成一個功能齊全的體育文化活動中心,是進行教學、健身、娛樂、休閑以及舉辦各類體育賽事等活動的理想場所,也是目前國內高校功能最全、設施最先進的體育館之一;積極推進校園數字化建設,校園寬帶、無線網絡、5G 信號全覆蓋,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生公寓空調涼爽,熱水充足,直飲方便,寬帶暢行,四人空間,獨立床鋪,是溫馨的休息學習之地。立足大灣區,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站在新起點,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學校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三全育人、五育并舉,推進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主動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對接國家、省市重大產業發展戰略和珠三角主導、支柱、新興產業鏈,設立有14個教學及科研單位;建設了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產業等產業需求和人才需求高度匹配的九大應用型專業集群;開設了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七大學科門類的39個本科專業!绑w育學”和“民商法學”獲批省級重點培育學科;“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法學”“金融學”獲批省一流本科專業;“高級英語”“管理學”獲批省一流本科課程;“法學”獲批省級重點專業、“金融學”獲批省級特色專業;金融學、產品設計、法學獲批省級專業改革試點專業;外語學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獲批省級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近年來先后有800余人次在各級各類課外學術科技、文體藝術競賽中獲省級及以上獎勵300余項;歷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7%以上。學校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龍頭,以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培育創新團隊和教學團隊為主線,堅持不懈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助力學校建設高水平一流應用型本科大學,F有教師630余人,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170余人。聘任了一批海內外知名教授擔任學術顧問及課座教授,聘任了一大批業界精英和“雙師型”教師擔任創新創業導師。全面實施 “雙高”型教師引育計劃、“雙源雙師雙能”型師資建設計劃、“雙智”型教師培養計劃、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育計劃等。學校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發展進程,積極開拓國際化辦學新格局。推進會計學、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四個國際特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的應用型人才聯合培養模式;開展赴美帶薪實習項目,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與澳大利亞國王學院、倫敦里士滿美國國際大學、美國阿什蘭大學合作開展本碩連讀聯合培養項目;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開展研究生保薦項目。學校積極服務社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成立“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分會”“城鄉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孵化型基地:農村土地制度創新與治理研究中心”和“廣東省毽球訓練基地”“廣東省攀巖訓練基地”,建有5個校級科研所,是廣東省決策咨詢會員單位。堅持人才培養與服務地方聯動發展,傳承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毽球、武術、龍舟等傳統運動的普及和提高。學校堅持科學發展,社會聲譽良好。先后被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評為“改革開放30周年廣東最具競爭力獨立學校獎”和“改革開放30周年廣東最佳就業服務獎”,連續七年被增城區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書育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校園綠化榮獲“廣州市花園式單位”稱號。在中國校友網發布的2020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上,學校進入“區域一流獨立學院”行列。在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應用大學(獨立學院)百強榜中,學校排名全國前列。2021年6月,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發布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我校躋身全省本科院校上榜行列。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學校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為戰略主線,以“全面達到或超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要求”為首要任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牢固確立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主動融入國家、廣東省、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需求,全面促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速度、安全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021年12月)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重點特色專業有民商法學、體育學、金融學、法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產品設計
序號 | 評級名稱 | 數量 | 專業/學科名稱 |
---|---|---|---|
1 |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 2 | 民商法學、體育學 |
2 | 省一流本科專業 | 3 | 金融學、法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3 | 省級特色專業 | 1 | 金融學 |
4 | 省級重點專業 | 1 | 法學 |
5 | 省級專業改革試點專業 | 3 | 法學、產品設計、金融學 |
序號 | 專業層次 | 數量 | 專業 |
---|---|---|---|
1 | 省級(直轄市) | 1 | 法學 |
2 | 省重點、培育專業 | 1 | 金融學 |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開設專業有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英語、商務英語、日語、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市場營銷、金融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軟件工程、電子商務、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產品設計、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新聞學、動畫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包含院系和開設專業 | ||
---|---|---|
院系名單 | 專業名稱 | 本專科 |
法政學院 | 法學 | 本科 |
社會工作 | 本科 | |
行政管理 | 本科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本科 |
商務英語 | 本科 | |
日語 | 本科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 | 本科 |
財務管理 | 本科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科 | |
會計學 | 本科 | |
市場營銷 | 本科 | |
金融學 | 本科 | |
體育科技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本科 |
休閑體育 | 本科 | |
人工智能與電氣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
汽車服務工程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本科 | |
自動化 | 本科 | |
計算機學院 | 軟件工程 | 本科 |
電子商務 | 本科 | |
網絡工程 | 本科 | |
物聯網工程 | 本科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藝術與傳媒系 | 產品設計 | 本科 |
美術學 | 本科 | |
視覺傳達設計 | 本科 | |
環境設計 | 本科 | |
新聞學 | 本科 | |
動畫 | 本科 |
廣東總共有多少所大學
時間:2024-07-02 09:0:30中山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33惠州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56佛山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