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基層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根基所在,是我們黨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能否真正落實,就要看基層干部工作扎實不扎實。但現實中基層又往往因為環境、待遇、個人發展等各方面因素面臨人才流失,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鄉村,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甚至出現“空心村”現象。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這是深刻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經驗得出來的規律性認識,是實現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優化年輕干部的成長路徑,鼓勵年輕干部到基層多“墩墩苗”,用“墩墩苗”蓄好基層“一池活水”、筑牢基層人才。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筑牢基層人才必須要在“惜才”上下功夫。選人用人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營造良好的人才引進環境,是激發城市活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之舉。堅持五湖四海,廣開進賢之路,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尤其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要珍惜利用好高校畢業生資源,吸引大學畢業生返鄉,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大舞臺,讓基層成為“千里馬”的“跑馬場”。對一些緊缺型的“高精尖”人才,要堅持把功夫用在平時,進一步在引進方式和手段上下功夫,不在統一考試上做硬性規定,將一貫表現良好、群眾滿意認可度高的優秀人才選拔出來充實隊伍。堅持選拔對黨忠誠的年輕干部,用好政策傾斜,重視基層干部的實干經歷,讓更多的年輕人才愿意去基層、樂于去基層,努力將基層打造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才基地。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筑牢基層人才必須要在“育才”上下功夫。年輕干部好比是未經風雨的“小樹苗”,基層就是櫛風沐雨的“大練場”,要讓年輕干部下沉到基層一線“摸爬滾打”,在各種急難險重的環境中鍛煉人的各種能力。還需要注重對人才“德才”兩方面的考核,出臺好的政策為“基層減負”,讓更多基層年輕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實干工作中,既要嚴懲“清茶報紙二郎腿,閑聊旁觀混光陰”的人,又要批評溜須拍馬做表面文章的人,杜絕“干的干看的看”“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沒差別”現象,把黨“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治國理政方針融入到基層實踐。通過梯進式培養、多崗位歷練,讓年輕干部在不同層級、不同職務的鍛煉中擔重任、挑大梁,在基層磨練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
人非有才之難,而善用其才之難。筑牢基層人才必須要在“用才”上下功夫。所謂“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要緊緊圍繞年輕干部培養目標設計務實管用的培養舉措,使年輕干部實地到崗、實在鍛煉、真心實意投入。年輕干部“墩苗”的要義在“實”,最終的目標在“壯”,在具體政策落實上要破除人才使用的各種隱性臺階,把真正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發掘出來,讓“吃苦者吃香、優秀者優先、有為者有位”。要擯棄任人唯親、求全責備以及各種裙帶關系,在基層干部中設置競爭機制,為優秀青年干部搭建成長平臺,努力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良性競爭氛圍。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年輕干部到基層“墩苗”,需要從主觀認識上摒棄鍍金和走過場心態,重視基層鍛煉,珍惜在基層的每一次“摸爬滾打”,時刻把自己當作一塊“革命的磚”,在艱苦復雜的環境中向陽而生,在關鍵吃勁的崗位逆風前行,在多崗位歷練中豐富經歷、完整閱歷、扎實能力。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