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全省學前教育暨特殊教育工作推進會上獲悉,青海省啟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到2020年,各地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全部達到85%以上,義務教育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5%,全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目標,開創我省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發展新局面。
如果老師的工資待遇持續改善,職業地位不斷提高,職業幸福感越來越強,中國的教育事業定會大有希望!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聽取了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落實調研督查情況匯報,強調要強化地方政府責任,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凡未達到上述要求的都要限期整改達標,財力較強的省份尤其要加快進度,各地要定期向教育部、財政部報告落實情況,國務院適時開展督查。要及時足額發放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等,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的中高級教師崗位比例。嚴格規范教師編制管理,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并實行同工同酬。本文小編將為你整理一些關于青海教師工資上調的最新消息及政策,希望對你有幫助。
記者從全省學前教育暨特殊教育工作推進會上獲悉,青海省啟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到2020年,各地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全部達到85%以上,義務教育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5%,全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目標,開創我省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發展新局面。
解決城鎮幼兒園“擠”的問題 青海省將充分考慮人口政策調整和城鎮化進程需要,優化幼兒園布局,保障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學前教育。研究制定青海省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擴充城鎮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解決城鎮幼兒園“擠”的問題。加大對農村牧區學前教育扶持力度,采取以大村獨立辦園,小村符合條件的聯合辦園,其余通過小學附設幼兒班或巡回支教點等形式,滿足幼兒就近入園的總體要求。 特殊教育將加大“擴”的力度,統籌特殊教育資源,實現“一州一特校”和30萬以上人口縣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目標。以區縣為單位統籌規劃,重點選擇部分普通學校建立資源教室,配備專門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招收殘疾學生。其他招收殘疾學生5人以上的普通學校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 繼續實施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 拓寬師資渠道,省、市(州)、縣(區市)三級合力推進,以縣(區、市)為主,繼續實施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政策。省級獎補資金重點向農牧區、特別是向青南地區傾斜,適當提高補助標準,解決師資力量不足問題。鼓勵各地通過生均財政撥款、專項補助等多種方式,建立補充公辦幼兒園教師的有效機制。各地還可通過高校畢業生頂崗支教、志愿者服務、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補充學前教育教職工。 嚴格實行幼兒園教師準入制度,新任的幼兒園園長、教師、保育員、衛生保健人員應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從事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均應取得教師資格證,非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應經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特殊教育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 提高教師待遇 足額足項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學前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由舉辦者依據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依法保障,并應足額足項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逐步提高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破解同工不同酬的難題。 落實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貼等政策,對普通學校承擔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教師,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給予傾斜。對長期在特殊教育學校和農村公辦幼兒園工作的教師,在職務(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 堅決糾正和防止“小學化”傾向 當前,學前和特殊教育同時面臨硬件建設和質量發展的問題,質量的提升要重點在教學教研上、雙語教學上和特殊服務上下功夫。重視學生養成教育、環保教育、愛國教育等。指導幼兒園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制定教育計劃、指導游戲活動、安排一日生活,在課程設置上堅決糾正和防止“小學化”傾向。 建立督導檢查和問責機制 各地將推進落實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意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情況納入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查和教育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嚴格按照幼兒園基本辦園標準、特殊教育發展指標等,對當地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管理機構建設、制定發展規劃、入學率入園率、落實特殊教育專項經費和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情況,定期進行專項督查和動態監管。 嚴格實行民辦幼兒園年檢年審制度,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督查力度。督導檢查結果必須及時向社會公布。對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視情節輕重,及時予以約談、通報、限期整改甚至取締,引導學前和特殊教育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