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平均工資將會于稍后公布,我們會為您持續更新,接下來為您整理了2017年的平均工資,歡迎閱讀。
2017年內蒙古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6679元,與2016年的61067元相比,增加了5612元,同比名義增長9.2%,增速比2016年加快2.3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2017年內蒙古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7.4%。
分區域看,西部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總體高于東部地區,二者分別為67953元和63340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分別為9.7%和7.6%。
表1城鎮非私營單位分地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 |||
單位:元,% | |||
地 區 | 2016年 | 2017年 | 名義增長率 |
合 計 | 61067 | 66679 | 9.2 |
東 部 | 58892 | 63340 | 9.7 |
西 部 | 61940 | 67953 | 7.6 |
分行業門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采礦業85135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83080元,教育業81643元,分別為全區平均水平的1.28倍、1.25倍和1.22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居民服務業38380元,住宿餐飲業39620元,農林牧漁業40422元。分別為全區平均水平的58%、59%和61%。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為2.22,與2016年的2.10相比,差距略有擴大。
從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來看,增速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為采礦業、建筑業和制造業,增長率分別為17.2%、15.1%和13.0%。增速最低的三個行業依次為居民服務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增長率分別為0.8%、3.2%和3.5%。全部19個行業門類中,有5個行業的平均工資增速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表2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分行業年平均工資 | |||
單位:元,% | |||
行 業 | 2016年 | 2017年 | 名義增長率 |
合 計 | 61067 | 66679 | 9.2 |
農、林、牧、漁業 | 37569 | 40422 | 7.6 |
采礦業 | 72654 | 85135 | 17.2 |
制造業 | 53670 | 60655 | 13.0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78757 | 83080 | 5.5 |
建筑業 | 42968 | 49456 | 15.1 |
批發和零售業 | 48831 | 52288 | 7.1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67389 | 74613 | 10.7 |
住宿和餐飲業 | 37499 | 39620 | 5.7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67444 | 74162 | 10.0 |
金融業 | 78570 | 81065 | 3.2 |
房地產業 | 43850 | 45374 | 3.5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45155 | 48914 | 8.3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65192 | 71086 | 9.0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41715 | 44472 | 6.6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38082 | 38380 | 0.8 |
教育 | 77184 | 81643 | 5.8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68009 | 72473 | 6.6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65311 | 69346 | 6.2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67867 | 72167 | 6.3 |
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國有單位70361元,是全區平均水平的1.06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是其他內資單位44908元,為全區平均水平的67%。
從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來看,股份合作單位增速最高,同比增長15.1%。其他內資單位增速最低,同比下降3.9%。除股份合作、有限責任公司以及集體單位以外,其余類型單位的平均工資增速均低于全區平均水平。
表3城鎮非私營單位分登記注冊類型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 |||
單位:元,% | |||
登記注冊類型 | 2016年 | 2017年 | 名義增長率 |
合 計 | 61067 | 66679 | 9.2 |
國 有 | 66033 | 70361 | 6.6 |
集 體 | 61533 | 67837 | 10.2 |
股份合作 | 51478 | 59233 | 15.1 |
聯 營 | 56095 | 60374 | 7.6 |
有限責任公司 | 53277 | 61033 | 14.6 |
股份有限公司 | 58842 | 63198 | 7.4 |
其他內資 | 46734 | 44908 | -3.9 |
港澳臺商投資 | 57562 | 61812 | 7.4 |
外商投資 | 57789 | 63006 | 9.0 |
附注:
1.指標解釋
(1)單位就業人員:是指在本單位工作,并由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人員。
(2)工資總額: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就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個人應繳納部分。
(3)平均工資:是指在報告期內單位發放工資的人均水平。計算公式為:
2.統計范圍
城鎮地區全部非私營法人單位,具體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單位、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商投資經濟等單位。工資統計是統計單位的就業人員,而個體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非單位就業人員不在工資統計范圍內。2017年內蒙古城鎮非私營單位共調查約3.2萬家,就業人員280.6萬人。
3.調查方法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和《勞動工資統計調查制度》,對城鎮非私營單位工資統計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
4.東西部地區劃分方法
東部地區包括:赤峰市、通遼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和錫林郭勒盟。
西部地區包括: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和阿拉善盟。
5.行業分類標準
工資統計的行業分類標準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