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由美國《財富》雜志揭曉的“世界500強”排行榜,讓世界再度聚焦了眾多中國企業:中石化歷史性地取代埃克森美孚,位列全球第 三,刷新了中國公司在世界500強排行榜歷史上最高排名紀錄;中石油、中國國家電網繼續穩居前十,其中,中石油排名上升一位至第四,中國國家電網仍位列第 七。中國上榜公司(含香港、臺灣)總數因為新增7家公司首次上榜、亦創紀錄地達到了100家。
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主任、世界宏觀經濟研究員梁艷芬昨日(7月8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石化、中石油之所以位居前列,首先和 其本身國企性質以及能源行業的巨大體量相關,外部環境回暖、自身競爭能力的增強也促使“兩桶油”繼續增加投資、兼并擴張。
同時,中國大陸(含香港)上榜企業再創新高,由去年的89家增長至95家。除百聯集團一家落榜外,去年的其他上榜公司都留在了榜單上。其中,中國民營 企業排名均有上升,例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由去年的第315位上升至285位,聯想集團排名由去年的第329位上升至286位。
另外,今年有7家中國公司首次躋身世界500強,包括來自金融業的國家開發銀行(排名第122位)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第491位);工程與建筑業的 太平洋建設集團(第166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465位)、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第469位);金屬行業的渤海鋼鐵集團 (第327位);還有能源行業的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第349位)。
“中國入榜企業數量的增長與中國經濟總量增長是相匹配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偉文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舉例說,日本上榜企業曾經超過100家,這證明了中國企業近年的發展實力。
雖然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數量不斷攀升,但榜單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的95家企業平均利潤為32.2億美元,低于世界500強公司的總平均數39.1億美元。與美國上榜128家企業的平均利潤額62.4億美元相比差距更大。
何偉文認為,在看到500強中中國企業規模壯大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相比利潤,生產率才是更深遠需要考慮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正如榜單數據所顯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員工數值是美國的1.5倍,說明中國上榜企業人均盈利能力與美國上榜企業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梁艷芬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企業的國際戰略部署大多還處投資狀態,尚未進入真正的收獲季節,擴張過程中面臨的人力、地價成本上升是利潤攤薄的主要原因,并不能籠統概括為“大而不強”。
何偉文同時對記者強調,中國入榜企業多是國企,新形勢下正面臨更深層次的國企改革,如何在改革經濟結構的同時提升盈利能力,會成為接下來外界對這些中國世界500強主要企業的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