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統一文化考試語文科目考試順利結束,市教育考試院邀請學科專家對試卷進行了點評。專家一致表示,今年春考語文卷命題緊密對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試卷難易適中,寫作題富含思辨性,注重考查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
立德樹人,關注學生精神成長
試題體現了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選文和試題設置等方面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如古詩和現代文中的小說,體現了純真、深摯的情感之美;古文閱讀材料,第一篇《劉鐸傳》塑造了傳主一身正氣、大義凜然的形象,第二篇《見蘇仁仲提舉書》傳遞了優秀傳統文化中君子處世、守正不迎合的價值觀念,體現了內在的精神之美。文本中這些情感與精神的真善美,讓學生在閱讀與思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發揮了正向積極的價值導向作用。
注重情境,考查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
試題設計靈活,在情境中有效考查必備知識。如“積累應用”中,要求學生辨認不同語境中多個成語的運用是否恰當;再如社科類現代文閱讀部分,提供系列文學知識,讓學生判斷其能否有效支持文中觀點。
試卷還重視考查思維認知能力,特別是對辨析、評價等關鍵能力的檢測方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踩星星的孩子》一文,作者用“近三分之一的文字寫摘冬瓜”,試題要求學生對這樣的安排做出評價,引導學生關注文學作品特殊的結構特征。再如古詩《淮南秋夜呈周侃》,試題提供了其他版本的用字,讓學生選擇并評析,在真實閱讀情境中,檢測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進行綜合判斷的思維能力。
穩中求變,探索命題形式創新
試卷嚴格按照語文科目考試說明命制,體現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理念。整卷結構、題型、題量保持穩定,考點分布科學合理,試題難易度適中,有較好的區分度,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
閱讀試題注重發揮不同文體的考查功能,切中特定文本的獨特價值。如社科類現代文考查了對文中信息的準確理解,對語言表達邏輯和論證思路的把握;文學類文本重點考查了人物對話、情節結構的賞析與評價等。同時,試題設計有探索、有新意。如,現代文閱讀中的最后一題,分析第二篇文本是否符合第一篇文本中“小說不要有作者意圖的‘強勢入侵’”這一觀點,將兩篇現代文關聯起來。這樣的設計呼應了新課標、新教材“任務群”的學習理念。
以考促學,引導語文學科教學
試題充分體現“以考促教、以考促學”,有利于理順教考關系。為考查信息獲取、知識整合與運用能力,試題將社科類文本與文學類文本進行關聯,對教學有很好的引導作用,促進語文教學關注知識融合和貫通,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部分試題靈活開放,有較大的思考空間,不把“符合或不符合”“好或不好”的判斷作為評判標準,而是依據學生評析所體現出的能力層次進行評判,有利于打破語文教學中的封閉性,促進學生獨立性、開放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今年春考的寫作題目是:“有人說,沒有事實的看法是空洞的,沒有看法的事實是無力的。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題目具有大容量,凸顯辯證性,既可以闡釋、證明,也可以審視,發表不同見解;既可以引入歷史的視角,也可以采用世界的眼光;既可以立足于哲學的批判性思維,也可以從個人生活經驗角度闡述獨創性想法,與高中課程教學構成了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