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會。6所部屬師范大學則集中了最優秀的教師陣容、制訂了最優化的培養方案。
“免費師范生”一時間成為媒體上出現頻次極高的熱詞。
部分免費師范生欲改初衷
農村期待好老師。但是,校方很快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多重因素的影響,一些滿懷理想入校的免費師范生思想開始出現波動,學習動力不足。
在柳樹剛剛吐綠的時候,獲悉首屆免費師范生即將畢業消息的山西省,第一個拉起橫幅組團到北師大校園進行公開招聘,卻沒有換來熱情擁抱。
在首屆免費師范生畢業前夕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更令人尷尬:僅有31.9%的免費師范生愿意從事教師職業,他們總體上從教意愿不強,而且愿意回到貧困落后地區從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9月6日,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10597名首批免費師范生90%以上在中西部的中小學任教,39%以上到了縣、鎮以下的中小學任教。有人對這個數字存疑。因為他們知道,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真正回到中西部基層學校任教的免費師范生數量非常有限。位于中部地區的華中師大對首屆免費師范生的調查顯示:學生與省、市重點校簽訂協議的比例為83.2%,而到中小城鎮或鄉村的僅占16.8%。北師大、華東師大的實際比例更低。
國家實行免費師范生政策的初衷在于為基層農村培養優質師資,青年學子的前后態度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大的反差?
對個人,政策規定,免費師范生從入學之日起即開始享受國家的免費待遇,包括免除學費、住宿費并提供每月400元的生活補助;被錄取者須和高校、家鄉政府簽署協議,承諾畢業后在教育行業內工作10年,其中去縣級以下初中和小學服務兩年。對不能履約者將按規定追繳已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和違約金,并記入誠信檔案。
在校學習期間,若想調換專業,只能限定在師范類的不同專業間調整,不能轉到師范以外的其他專業。
這種強制性還表現在免費師范生畢業以后就讀研究生的規定上。政策規定,在協議規定的服務期內,免費師范生只能攻讀在職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而不允許報考脫產研究生或其他專業的學術型研究生。
要求免費師范畢業生回生源所在地任教的剛性原則,導致這個群體的就業范圍受限。譬如以往華中師大學生在中南五省乃至全國就業是非常普遍的,因為這條政策的限制,今年學校500多名湖北籍免費師范生全部要回到本省就業,直到現在,尚有1/5的學生工作未落實,校方非常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