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卷2文綜卷答案試題難度解析 全國文綜難不難
題目的選材基本選取了大家相對熟悉區域作為命題點,選擇題和大題都是這樣,但題目內容要求和涉及的知識點相對較新,學生回答時要在充分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作答比如4、5、9、10、11與生活實際結合緊密,體現了高考命題的舊壺裝新茶的特點。同時有引導大家回歸課本之意。
歷史試題內容覆蓋面廣,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生活等方面;試題分布合理,涉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試題涉及的,都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主體知識內容、重點知識,無超綱試題,無偏題怪題。試卷注重對歷史主體知識內容、基本能力和歷史素養的考查,同時又兼顧公平,對不同地區中學歷史教學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全國卷取材多是密切聯系生活的、鮮活的時政素材,學生如果對這些素材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對解決這些情景下的問題就會“如虎添翼”。當然,更關鍵的是學生在關注生活中提高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這是教育教學應關注的。
試卷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充分發揮地理學科對考生的教育引導作用,培養。命題素材源于生產、生活實際,設計開放性的試題,引導考生思維發散,從不同角度認識、評價地理問題,并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解決地理問題的建議、辦法。
【總體特點】
1.體現新課標理念,實現平穩過渡。試卷緊扣考試大綱,沒有往年計算、曲線等試題的考查,總體難度適中。對傳統內容的考查在保持平穩的基礎上進行了適度創新,如14題要求由圖表變化推論相關觀點。
2.關注學科政治素養的培養,試題注重對學生進行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及公共參與等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3.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央企改革、雄安新區的設立等社會熱點問題反映到試卷中來,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等貼近社會民生的問題在試卷中也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命題變化】
1.選擇題一材多用試題沒有采用,往年一般有一道或兩道,這或許是為了增加多個知識點緣故。
2.計算題類型沒有,傳導型試題和圖表變化型試題出現,這或許是為了減輕難度,也可能是出于要避免從頭到尾都是文字表述的弊端。
3.開放型試題改變為召開主題班會擬定發言要點。
【總體評價】
本套試題立足基礎,側重能力,突出對主干知識的考查。比如客觀題目經濟生活中中考查了自主創新,匯率變動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國企改革;政治生活中考查了發揚基層民主,黨的性質和宗旨,政府的責任和職能,文化生活中考查了尊重文化多樣性,如何進行文化創新,生活與哲學考查了實踐決定認識,堅持正確的價值等知識。
本套試題側重考查學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主觀題題型設置規范,主觀題目不回避本年度重大熱點問題,題目的設置上堅持大視角,小切口的原則,38題考查三農問題,39題考查公共文化服務中的政府、人大、公民與社會的互動,40題考查自主創新等都體現了這一方面。
總體而言,本套試卷題目設計規范,設問指向明確,使學生能夠有的放矢,而又有一定的區分度,做到了難易兼顧,能夠很好的考察學生的主干知識的把握和知識遷移能力,也對學生的科學的價值觀的樹立起到了引導作用,有利于很好的考查學生的知識素養和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