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天津市即將迎來今年高考英語科目的第一次考試,這是天津市試行“一年兩考”制度的第二年。然而在考前一周,天津市武清區出現了跨學校的“高考互助信息群”,通過把群昵稱修改為“考點+考場+座位號”來共享考生的考場信息。
天津市武清區一名高三學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一周內,這個互助群的人數就到2500多了,一個群已經滿了,又建了二群。”他說,該群主要靠群成員不斷拉入新考生,“樹狀式”發展。“除了提前和周邊的同學聯系,群里還會提供考場攝像頭所在位置、范圍這樣的信息。”
對此,澎湃新聞21日聯系了武清區教育局,該局一工作人員表示,已經接到相關投訴,并做了妥善處理。
20日晚,相關QQ群已被解散。
“呼朋喚友”:兩天增長千余人
3月16日,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李云清(化名)被同班同學拉進了一個叫“武清英語高考免費群”的QQ群,此時距離英語一次高考僅有一周的時間。
從2017年起,天津市實行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兩考”,英語科目成績取筆試和聽力各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計入考生的高考總分。3月23日是今年的第一次高考英語科目考試。
“同學和我說這個群是‘高考互助信息群’,群主先在總群里搜集好考生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再根據各考點的學校位置建立分群,我進的是總群,每個人都要以‘考點+考場號+座位號’來命名。”
除了提前能確定高考時身邊的“戰友”,還有學生在群內詢問考點教室的監控位置,“下面馬上就有人回復,說這個考點只有一個監控,在教室的左上方”。
這些信息讓李云清格外詫異,“雖然說并不一定會發生作弊的行為,但考場考號已經成為共享信息。”他認為,高考時把考生們分到不同學校的安排,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為了排除熟人作弊,但這個群卻給考生們提供了共享個人考場信息的渠道,讓考生有一個預先熟悉的過程。
“我剛進群的時候只有100多人,覺得還沒什么,但兩天內人數就增長到2000了。”李云清說,群里最開始一直保持著全員禁言的規定,只有群主和管理員在里面發布要求成員繼續拉人的信息,但在已經建立的考點分群里,已經有不少學生在交流。
“群主會呼吁大家拉人進來,這樣尋找到‘戰友’的幾率更大。一個群的上限就是2000人,很快就達到了,后來創建的‘武清英語高考免費2群’里的成員很快到了500人”。
李云清告訴澎湃新聞,他所在的高三年級共有500多個學生,據他了解,加入“互助群”的已經有100多個。
教育局:已妥善處理
在搜集到相關的截圖證據后,李云清在給澎湃新聞爆料的同時,也給教育部設立的監督舉報郵箱(12391@moe.edu.cn)發去了一封舉報郵件,同時向天津便民服務專線進行了投訴。20日晚上,兩個信息互助群被解散。
21日,澎湃新聞聯系天津市武清區教育局,該局辦公室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已經在網上投訴平臺接到了關于此事的反映,“我們現在已經進行了妥善處理,也對有關部門進行了回復,目前已經妥善解決了”。
但對于此前是否發生類似事件以及此事是否會追究處理,該工作人員稱,一定會嚴肅處理。
李云清說,21日下午,他所在的學校就全校通報了“互助群”事件,并要求學生不得參加任何此類QQ群或者微信群。
對于教育部門的處理速度,李云清表示比較滿意,但讓他不解的是,為什么QQ群的建立比發放考場信息的時間更早?是否應該對考場信息進行保護?
據他描述:“武清區每個學校發放考場信息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學生很早就發了,我們是20日下午發的,但16日進群的時候已經有考生做好了信息備注。”
對此,21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提前一周發放考場信息屬于正常操作范圍,“國家對考場信息公布沒有硬性要求,如果他們自己硬要這樣做,其實提前一周和提前一天的結果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