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算是你復讀的話,跟普通考生也是沒有任何區別的。也就是說你們沒有改革的話,本身是可以報考幾個學校的,那你復讀之后也是可以報考幾個學校。
絕大多數地區高考志愿可以填報四個學校,每個學校可以填報六個專業。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寫志愿的時候,代碼一定要填報準確。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考生在填第一個學校的時候,可以填的稍微高一點,第二個和第三個志愿可以填和高考成績排名差不多的,最后第四個可以填的稍低一些。這樣拉開梯度來填報高考志愿,比較有保障。
目前,高考文理類考生填報高考志愿采用的是平行志愿和整體志愿兩種,一般都包含A、B、C三所或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都包含六個專業志愿和一個專業服從調劑志愿。而體育類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可以填報五所院校,但是每所院校志愿中包含四個專業志愿和一個專業服從志愿。
1、如果已填報了某所大學,而且高考錄取通知書已經來了,又不想去就讀,直接不去就可以了,對來年的高考錄取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影響。
2、如果填報高考志愿后,沒有按時去就讀,對來年的影響是:假如同分數,報相同志愿的學生有十個,你會放在這十個學生的最后一個被錄取。因為上一年高考被錄取沒有去就讀,有記錄在案。假如比另外一名同學高1分,還是會錄取的,高考錄取按照分數高低來的。
3、正常情況下,同一分數,報考某大學某專業撞到的幾率還是非常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一是以成績為基礎。高考成績是考生被錄取的基礎因素,直接決定了可選擇的院校和專業去向。
二是院校綜合情況。院校是考生選擇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選擇與哪些人在一起學習、到哪里去學習、學些什么等問題。考生在選擇時,既要看院校的歷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綜合辦學實力。
三是考慮興趣愛好、專業就業等因素。專業是考生志愿選擇的核心因素,一般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趨向。重點大學有優勢專業、普通院校也有特色專業,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不能一概而論;考生要選自己喜歡、符合個性特長的專業,改革省份考生還要考慮選考科目范圍等因素。專業選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有關,有的專業報考很熱門,到了就業卻遇冷,需要理性判斷。
四是結合身體等條件。專業與身體狀況有關聯,有的專業受視力、色覺、器質性健康狀況的限制;部分院校按專業學習要求,會對單科成績和外語口語等方面提出要求。還有一些中外合作專業、民辦院校收費較高,選報時還應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五是注意志愿之間梯度的問題,建議高、中、低搭配填報,較為合理,避免退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