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投檔線下20分錄取是說最多可以降到這個學校今年投檔線下20分,比如一個學校今年投檔線480,它征集志愿最低能降到460,你在460到480之間就有希望被錄取,當然分越高希望越大。當然假如一個學校投檔線就是二本分數線,也是最多可以降到二本線下20分的。
意思就是某一批次線以上,學校錄取分數線為標準浮動上下二十分。
模擬投檔過程中,給院校提供投檔比例、投檔人數、最高分數、最低分數、考生所報專業以及是否服從專業調劑等信息。投檔比例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點后兩位,投檔人數按照進一法取整計算。
模擬投檔一般只提供考生分數、填報專業、體檢記錄等信息,但不會有考生身份信息。
第一次模擬投檔:院校招生計劃與投檔數量的比例原則上設置為:一批本科、二批本科省內高校1∶1.05,省外高校1∶1.1;三批本科、高職(專科)院校均為1∶1。
第二次模擬投檔:院校根據第一次模擬投檔生源情況,確定是否調整投檔比例和增加計劃,省招辦同意后進行第二次模擬投檔,并將投檔后形成的投檔比例反饋各院校。
第三次模擬投檔:院校對省招辦第二次模擬投檔比例進行確認或提出調整意見,省招辦同意后進行第三次模擬投檔,形成各院校正式投檔比例和投檔人數。正式投檔比例和投檔人數確定后不再調整。
模擬投檔過程中,給院校提供投檔比例、投檔人數、最高分數、最低分數、考生所報專業以及是否服從專業調劑等信息。投檔比例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點后兩位,投檔人數按照進一法取整計算。
模擬投檔一般只提供考生分數、填報專業、體檢記錄等信息,但不會有考生身份信息。
各省高校錄取正式投檔前通常都會進行一輪以上模擬投檔,其實質是正式投檔前的預演,模擬投檔線與正式投檔線通常是比較接近的。
如果高校在模擬投檔時發現填報本校的考生中,存在較多身體條件、單科成績不符合招生章程,或成績相對較低但不服從調劑無法錄取的考生,為了提高招生計劃的完成率,高校會向考試院申請正式投檔時提高投檔比例。
如果高校在模擬投檔時發現填報本校的考生中,沒有身體條件、單科成績不符合招生章程的情況,且絕大多數考生都服從調劑,若近105%比例投檔,高校將即使動用預留指標也無法錄取全部進檔且服從調劑的考生,意味著部分低分但服從調劑的考生會成為犧牲品被退檔。為避免此類情況,高校會在模擬投檔后向考試院申請降低投檔比例,如只按100%提檔,確保本校完成招生計劃的同時,所有服從調劑的考生都能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