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服從調劑是指高考分數達到所填報學校的投檔線,但未達到所報專業錄取分數線,同時該校仍有專業未錄滿可以錄取你,這樣你服從專業調劑了便會被未錄滿的專業錄取,若不服從調劑該學校便不能錄取你,于是就會被退檔。
1、增加了一次錄取機會
在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下,實行“排位優先,一輪投檔”,每個考生只有一次被投檔的機會。
如果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都未能被錄取,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則可能被調至院校專業組內還沒有錄取滿額的專業。而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那么一旦被退檔,只能等待補錄,或參加高職自主招生。
2、服從調劑,不一定會被調劑到其他沒填報的專業
從錄取的穩妥性上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對于考生是利大于弊的。并不是說選擇了專業調劑,就不會被所填報的專業錄取,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如果考生的分數足夠進入所填報專業時,就會被錄取到所填報專業,服從專業調劑就無需派上用場。只有當考生所報專業全都錄取額滿,才會進入調劑程序。
專業調劑,是指在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內進行調劑。一般情況下,專業服從調劑的范圍是,考生被提檔的院校專業組,在本次投檔錄取中未滿額的專業。
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是不能退檔參加下一輪的。因為每個考生一旦被錄取了就不能換錄,這是錄取規則所決定的。因此,考生在選擇服從專業調劑時,要慎重考慮是否能接受所填報專業組內的所有專業。
即使考生被調劑到不那么喜歡的專業,入學后還可以通過轉專業等途徑來達到專業理想。因此,建議考生和家長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和風險,好好考慮是否需要服從專業調劑。
調劑專業不一定都是差專業
高考“被調劑的專業會不會都是非常差的專業?”這是許多考生對“服從調劑”的疑慮。其實,現在高校的專業設置得比較多,也比較復雜,很多考生看專業都是望名生義,很多看起來很冷的專業其實就業前景非常好。
目前來看,高考服從調劑得比較多的專業分為兩種,一種是計劃量大的專業,還有一種就是計劃量比較少的專業,這都是由于考生的心理作用形成的。比方說,計劃量大了,考生會從心理上抵觸,覺得這個專業不好。而計劃量少了,高考考生又擔心自己擠不進去,不敢填報。
實際上,高校計劃量大的專業一般都是社會急需的,而計劃量少的可能本來盤子就小,分到外省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能僅僅從專業名稱上判斷“好”與“差”。
通過調劑增加被錄取的概率
高考許多學校在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錄取時公開承諾,只要考生服從專業調劑,保證不退檔。考生在填報是否服從調劑時,不妨對這類有“承諾”的學校高看一眼。
就目前來看,能做出這種承諾的學校,大部分都是一本院校,以及少部分二本院校里的“牛校”。同時,這類學校大部分已經有了“入學轉專業”的政策,進校后在第二年還有機會學習你喜歡的專業。
平行志愿中的服從調劑
高考平行志愿中的服從調劑,僅僅指的是“專業是否服從調劑”,不會涉及“院校是否服從調劑”。
自從實行平行志愿以來,各高校都逐漸縮小了提檔比例,從以往的120%降到115%~105%。但再怎么低,也有考生會被退檔。因為實行平行志愿后,投檔到高校的考生分數“扁平化”,被錄取考生之間的分數往往更為接近,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分數段內。
在高考考生集中報考某個重點院校和某個熱門專業時,這一現象就會特別突出,那么高校在安排專業時就比較困難,很多考生志愿無法滿足,如果有學校情結的,要想不落選,這時就只能依靠調劑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