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愿跟分數有很大關系。分數越高,可選擇性越大,競爭壓力越小。處于中上游分數密集區,競爭越激烈。一旦學生扎堆報考,就會出現滑檔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專業、學校都要保住,還得最低分錄取,這種可能性不大。
新高考有96個志愿,只要填報不出現問題,肯定能錄取。一般30個沖一沖,30個保一保,30個穩一穩。按照這個思路,錄取基本不成問題,但是,沖一沖能錄取的還是占少數。不可能所有學生沖一沖的都錄取,很多要到穩一穩、保一保才錄取的。
壓線錄取每年都有,每個專業都有。學校錄取每年會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低分就是壓線錄取。壓線錄取是運氣,但是千萬不要硬碰,可能會碰得頭破血流。
壓線錄取看似分數價值最大化,一分沒有浪費,但是,福禍相依,不見的是好事。進入大學后,學生要開始新一輪的比拼和較量。壓線錄取的學生,按照正常情況,應該是成績最差的那個,后期學習壓力會很大。當然,萬事沒有絕對,這只是理論上的,不完全成立。
壓線錄取并不是填報志愿成功的標志。追求壓線錄取的風險性很高,不建議考生和家長去嘗試。
最好的大學,最好的專業,算是成功報考的標志。但這僅僅是相對而言的。
最好的大學是相對自己分數而言的,一流分數上一流的學校,二流分數上二流的大學,這就是最好的。
最好的專業有兩個評價指標,一是專業在有一定知名度,在學校所有專業中能數得上。不同專業在大學中的發展不一樣,雙一流大學中也有B級學科,甚至連B級還算不上的。錄取的專業不能太差。
二是錄取的專業正好是學生特長和興趣。專業關系學生將來的職業。雖然大學以后可以換專業,還有選擇的機會,但是最好報考時候就選擇正確,因為,后面考研換專業需要學生付出更多。如果報考走了彎路,后面要么沿著彎路走下去,孩子肯定會難受,要么就是糾正,孩子肯定要多走很多路。
現在報考是專業+學校,專業選擇唯一的依據是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是就業前景和收入狀況。孩子喜歡學習什么,擅長學什么,別人不知道,孩子心里肯定有數。家長可以提供意見和建議,幫助孩子確定自己的專業,但是,千萬不要過多干涉和強行孩子報考某專業。萬一選擇孩子不感興趣或者不擅長的專業,大學學習很費勁,成績不可能優異,考研困難重重。將來就業也不是孩子喜歡的,也很難做出業績,不可能成為行業精英。選錯專業會害了孩子一輩子,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至于是壓線錄取,還是處于中間,或者是上游,不是判斷報考成功的標準。撿漏只是運氣好,不能算成功。
專業、學校、城市、人際關系等因素都影響著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真正成功報考是這幾者的最佳結合點,以單方面去評價報考都是錯誤和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