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每年的錄取分數都會有變化,如果僅從分數的角度去劃分學校等次的話,是不太準確的,最穩妥的方法是看位次,每年學校位次的變化不會太大。因此,了解學校近幾年錄取的分數處于一個什么位次,再結合自己的高考成績處在什么位次來填報志愿才是最保險的方法。
沖:沖一沖學校的范圍為自己所在位次上浮10%的學校,即選擇近三年來錄取位次比自己高考成績的位次高10%左右的院校,去嘗試沖一沖。
穩:選擇近三年錄取位次剛好與自己所在位次相當的學校。
保:選擇近三年來錄取位次比自己所在位次低10%-15%左右的學校。
墊:盡量選擇近三年來錄取位次比自己所在位次低20%左右的學校。
沖:就是在自己分數的基礎上盡量去高層次的學校,適合專業指向不高又看重院校的考生和家長。填報時,可以先參照目標院校錄取歷史數據,例如:某院校近幾年的最低錄取位次都在8000左右,而你的高考位次是8500,被錄取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考慮到一般學校每年的錄取位次都會發生一些變化,把這所學校放在靠前的位置,也可能“沖”進去,只是專業沒有選擇余地,對有非常明確的專業意愿的考生,建議慎重選擇沖。
穩:就是你的高考位次比目標院校近幾年的最低錄取位次都要高,且里面有你比較滿意的專業,可以將這所院校作為第一順位填報志愿(A志愿)。例如:你的高考位次為12000,而你的目標院校有:院校A,往年最低錄取位次11000左右;院校B,往年最低錄取位次14000左右;院校C,往年最低錄取位次17000左右。那么把院校B作為A志愿(第一錄取順位)是比較穩妥的選擇,只是最后能院校B的什么專業,還要結合該高校往年的專業錄取數據和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具體分析。
保:就是要目標院校往年的最低錄取位次要明顯低于你的實際位次,可以保證前面報考的志愿錄取不了,該志愿依然能十拿九穩保證不滑檔,并且還能進入自己最想要的專業。例如:你的高考位次是6500,在填報志愿時,我們可以在填報“沖”和“穩”的院校之后,再填報1-2所往年最低錄取位次在8000-10000的院校,通常來說,多數考生最有可能被填報的“穩”的院校錄取,只有當“穩”的院校的錄取分數大幅度提高時,“保”的院校志愿才會生效。
墊:就是墊底的目標院校,排在“保”的院校志愿之后。一般來說,只要考生發揮不是極度失常,都不會被“墊”的院校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