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較為理想的、蹦一蹦可能夠得上的志愿用來“沖”,錄取可能性較大的志愿用來“穩”,與自己排名情況差不多、最為穩妥和保險的志愿用來“保”。沖的一般高出10分,穩的在自己分數加減5分,保的低于自己10分。
第一梯度:1-10志愿可以適當“沖一沖”,填志愿自己心儀、向往又比自己成績稍高些的院校專業組;第二梯度:11-25志愿則要相對“穩一穩”,填志愿與自己成績相當或稍后些的院校專業組;第三梯度:25-40志愿則應該“保一保”,以能確保錄取為出發點,填報往年報考人數較少,計劃較多的院校專業組。
結合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分析自己的分數所處位置,確定填志愿“沖、穩、保”院校或專業的大致范圍。
一般來說,填志愿可以將“沖”的院校或專業設置為比自己的分數高10-20分的院校或專業;將“穩”的院校或專業設置為與自己的分數大致相當的院校或專業;將“保”的院校或專業設置為比自己的分數低10-20分的院校或專業。
1、填報志愿專業的過程中,如果能正確把握填報志愿的梯度,就能增加被錄取的幾率。因此,考生要處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間的梯度要正確處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
在各專業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注意拉開梯度,慎重填報第二、三志愿。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為了提高生源的質量,通過政策規定和志愿分數級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擇優錄取部分高分考生。
2、考后估分報志愿的考生擔心估分不準,或者因為考得不好影響心態,有些考生發揮不理想,不能面對現實,情緒低落。無論屬于哪種情況,都要記住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冷靜、理智地進行分析,不能讓一時的情緒變化左右填報志愿的傾向。
3、不要盲從。填報志愿時同學間會相互討論、相互商量,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難免相互模仿、相互感染。各人的實力不一樣,愛好興趣不一樣,專業不能相互模仿,相互模仿造成的扎堆現象對高考專業錄取是很不利的。
“沖”是有一定難度,使勁跳一跳才可能夠得著的志愿;“穩”可以理解成與自己位次相當或者略微低一分兩分的位置;“保”可以解讀成保險、保底,一般是比自己分數少幾分的位次。96個志愿中“沖穩保”比例的設置,與考生成績、考生和家長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有關。
“膽大心細”且抗挫折能力較強的考生和家長可以選擇較多的沖志愿,但是為了避免滑檔、退檔等現象發生,沖的占比最多3到4成左右。有些專家曾做過問卷統計,8成左右的考生被錄取的志愿在96個志愿的前30%左右,幾乎所有的考生在前80%左右的志愿就被錄取了。
當然,穩的志愿個數也可以取3到4成左右;如果考生和家長都不喜歡冒險,則可以少選點沖的比例,建議1到2成,穩的比例可以占5到6成,留下的保底就夠了。一般情況下,建議“沖穩保”的比例設置為3:4:3,將志愿拉開一定的梯度,盡量保證能被理想的志愿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