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表沒有強制規定要填滿,但為了增加錄取機會,建議考生用好志愿表,充分表達自己的報考意愿,盡量填滿。每個批次的院校志愿以及每個院校志愿中可填報的相關專業志愿。
高考志愿不是必須填滿的,但還是建議填滿的?忌绻偬钜粋院校志愿,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投檔機會。每個考生受到成績、加試科目等條件限制,只能參加部分批次的投檔錄取。所以,為了增加參與投檔錄取的機會,也要填滿所有志愿。
沒有規定說高考志愿一定要填滿,當然如果覺得第一第二志愿肯定會錄取上的話,不填報也是沒事的,但是大多數考生都會填滿?忌绻偬钜粋院校志愿,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投檔機會。每個考生受到成績、加試科目等條件限制,只能參加部分批次的投檔錄取。所以,為了增加參與投檔錄取的機會,也要填滿所有志愿。
志愿的填報過程就應該是細致繁瑣的,你不能單單只查看了各大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后,就草草選擇志愿的填寫過程,我們不管是沖,穩,保都要確定好各大院校的具體情況。
在填寫過程中,優先肯定是沖志愿,試試能否上一個較好的學,中間兩個就需要選擇較為穩妥的兩個大學,最后選擇保底大學,只有利用好沖,穩,保才能最大限度的將我們的分數利用起來,這不僅是對我們成績的尊重,也是對我們未來的尊重。
填報志愿也是一場大的“考試”,不僅要考學生對志愿填報的知識,還有綜合性知識的考察,還有學生對人生的規劃,還有考生對自身的考察,稍不注意,那么所帶來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打擊”,輕者浪費四年,重者重新參加高考,更重者將直接影響人生。
1、熟悉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2、收集信息
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這么幾條: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等。
3、準確定位
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填報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
4、知己知彼
除了高考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如學校當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專業線、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學科特長、就業及深造情況等等。
5、初選志愿
“初選志愿”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完成第三、四兩步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志愿應該已有方向了。
1、要注意特殊要求不合條件別填報?忌貏e要注意招生院校和招生專業的特殊要求。如果身體條件、性別、外語口試、單科成績等不符合院校招生專業要求,千萬不要填報。特別是藝術類專業(院校),對語文、英語等單科成績有要求,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
即使投檔到所填院校,也會因不符合專業招生要求被退檔,一旦退檔后面投檔的機會就很少了。
2、平行志愿填報高校也有先后順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檔是在分數優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順序進行的,投檔時,電腦從考生第一志愿高校開始檢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報“低”了,即便后面還報了與自己分數相當的“高”校,則也只能“優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