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填報志愿是重要部分,而能否被鐘意的大學錄取是與填志愿的方法息息相關的,同時高考填報志愿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下面小編就來為高考生們介紹一下高考報志愿技巧與方法有哪些?
1.熟悉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要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還有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同時關注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2.收集信息
信息和渠道的來源至關重要,例如官方微博、陽光高考信息平臺、高考高招類報紙、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廣播電視節目等,還可以參考一些與高考相關的論壇、博客、家長圈,相互交流獲得專業知識。
3.準確定位
定位是填報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
4.知己知彼
“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知己就是充分考慮自己的分數。
5.選志愿
考生們要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還要完成第三、四兩步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志愿應該已有方向了。
1.把每所院校的專業志愿填滿并勾選專業服從調劑
如果考生只報考某些院校的一兩個“熱門”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該考生電子檔案被投檔到該校后,成績達不到所報專業的錄取要求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會被退檔,所以把每所院校的專業志愿填滿并勾選專業服從調劑是一個技巧。
2.何為好專業,深入多了解
每個專業就業之后,薪資收入、人才市場供求關系、就業后上升空間等方面都不相同,而在國內,很多專業打著“高就業率”的幌子來拉攏考生,其實層次太低的就業根本算不上就業,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參考點就是薪資和未來上升空間。所以我們在填報專業時就需要仔細考量該專業至少未來10年的發展走向,深入了解專業,有助于你填報好高考志愿。
3.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在同一批次的一組平行志愿中,院校的搭配非常重要,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在全省的位次等,在有可能被錄取的院校中填報2-3個比較“熱門”的院校,填報2-3個比較“冷門”的院校,一旦“熱門”投不出去,還有“冷門”的院校保底。
4.最好把院校志愿填滿
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填報的院校志愿越多,被投檔的機會就越大。不過要提醒考生注意,不要僅僅為填滿而填滿,所填報的院校一定是你被錄取也不會后悔的。
5.將自己最希望且最喜歡的學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
盡管是平行志愿,但還是有先后順序的,排序上的先后就是投檔的順序。在一組平行志愿中,最好是將你最想就讀的且最有希望的院校填在前面的位置,如果你填報的平行志愿中有三所院校滿足投檔條件,那么你的電子檔案就會投到三所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
6.客觀評估自身分析待選院校投檔線水平
量身填報志愿非常重要,首先是分析待選擇院校的投檔線水平,估計自己條件夠得上的學校才予以列選。還要掌握今年對我區招生的院校、專業、人數,弄清哪些屬統招院校或專業,哪些屬定向招生,哪些屬民辦或公辦院校等情況。高等學校招生錄取主要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在考生入圍、高考分數相同的情況下,比較考生各學科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前題下,才依照考生專業志愿情況進行招錄。
1.低分院校走分差,中間部分兩結合,分差兼看上下差,部分院校大小年,分數走向想周全。
2.院校錄取希望大,試題難易有變化,分數對比誤差大,考生稠密省線動,分差對比需校正。
3.平行志愿有風險,沖的學校慎重選,保底學校要保險,高報落榜是悲劇,低報虧分最可惜。
4.一個可能錄取的,兩個能夠錄取的,兩個確保錄取的,五平行院校志愿,A志愿是很關鍵。
【五看三考慮】
一看自己所在學校前幾屆畢業生被錄取情況;
二看學習水平、身體條件和家庭經濟狀況;
三看目標高校近幾年的錄取信息;
四看院校性質,是否為211、985院校。很多企業招聘時都會優先考慮211、985院校的學生;
五看院校歷史。
一要考慮自己的志趣、特長和國家的需要
二要考慮所填志愿實現的可能性
三要考慮“服從專業調劑”
【十要十不要】
要重視抓早,不要輕視趕晚
要分清主次,不要包辦代替
要有理有據,不要憑想當然
要量體裁衣,不要只追名校
要分批填報,不要孤注一擲
要以選校為主,不要過于看重地點
要綜合分析,不要偏聽偏信
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險搏高
要跟著招生章程走,不要跟著感覺走
要抓住關鍵,也不要忽視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