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選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的答案。兩者都有各有其重要性,對于不同需求的同學來說,選擇自然也就有有所不同。
1、選擇學校更重要
(1)適用于成績特別優秀的同學
如果是成績特別優秀,能上自己心儀的大學的同學,那么在填報志愿時可考慮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在喜歡的大學里讀喜歡的專業,這是最好不過的一件事情。
(2)適用于中上成績,各科發展均衡的同學
如果是什么學科成績都不突出,沒有最強的、也沒有最差的、沒有最喜歡的、沒有最討厭的,這樣的同學選什么專業都可以,那就可以把學校放在首位,選擇一所較好的大學讀書。
2、選擇專業更重要
(1)適用于成績相對較低的同學
如果高考分數只能考取一般應用型大學或者高職專科,那么專業就比什么都重要了。那么就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選擇技能性強的,不去選沒有門檻的專業。擁有一技之長,這樣在畢業求職的時候才會有選擇的空間。
(2)適用于對某專業有極大興趣的同學
部分同學對自己有著清楚的認識和了解,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比如喜歡數學、或物理、或外語……等等。那么報志愿時就要選擇與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在分數能夠達到的范圍內先選專業再選學校。
1、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專業和院校如何做到盡可能的兼顧,需要家長熟悉高考報考的相關技巧,除了基本錄取數據外,尤其要對大學招生計劃和招生類型要很了解;
2、學校的選擇和專業的選擇是否匹配,舉個例子,我想學法學類專業結果選擇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法學,這樣是否合適?
3、做好對志愿填報的風險評估,除了滑檔退檔、還要做到對專業調劑風險的評估。有問題可以評論區交流。
討論這個問題,除了價值判斷還要考慮實施操作,建議對此持有不同價值認知的考生和家長都要平心靜氣地仔細研究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的技術規則。目前,全國各省市高考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一層式填報,即按專業填報志愿,一個專業就是一個志愿,投檔時直接投檔到專業,學校直接完成錄取;另一種是兩層式填報,按學校或院校專業組填報第一層志愿,每個志愿內還要填報第二層的專業志愿,投檔投給第一層,再由學校依據考生的第二層專業志愿完成錄取。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現實中上海和多數省市選擇的是后者方式;大部分高校招生部門也相對傾向于后者方式。
一是考生和家長要正視現實,按照既定規則的邏輯思路構劃志愿選擇;二是選完院校專業組志愿后應當重視專業選擇,通過各組內設的四個專業志愿,依次表達自己的專業意向,第一個專業志愿可以填報自己在這個組中最向往就讀的專業;三是不要過分執著于一定要就讀哪個專業,本人的意愿表達必須服從專業錄取規則,當無法預判自己在同組投檔考生中是否具備絕對優勢時,要坦然接受可能錄取到非理想專業的結果;四是根據往年錄取信息,要相信進檔之后大概率能被自己選擇的某一專業錄取;五是填報志愿前就要研究該校入學后的轉專業政策,預想萬一得到不理想專業錄取結果,將來的扭轉路徑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