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愿的時候學校和專業都很重要,具體哪個更重要,要看考生的實際分數及需求。一般來說,分數很高的考生可以二者兼顧,分數中等的考生優先學校,分數偏低的考生專業。
大學本科,好學校比較重要
在高考估分過后如果學生的成績比較優異,也夠本科的分數線,在這這個情況下,建議考生應該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因為在一所好的大學里面,學習的氛圍是其它大學不可比的,在同學們步入大學期間,一些成績優異愛學習的同學,會帶動大家,隨之也都會跟著努力學習,畢竟沒有一個學生想做那個差等生。
大學?坪腿,好的專業比較重要
很多同學在學習的時候成績很突出,但是到了考試的時候由于緊張,會與名牌大學失之交臂,每件事情都是一樣,有成功者就必定有失敗者,那么在考試失利的這些考生中,只能去三本或者大專,在這個時候,同學們就不要考慮學校的問題了,應該著重的考慮一下專業的問題。
綜合考慮四項原則報考
第一是地域優先。如果學生在職業和學業發展、學校選擇方面還沒有建立非常清楚的目標,那么可以優先考慮地域。不同的地域,不僅文化底蘊各異,還代表著不同的學校教學資源、經濟實力和就業機會。
第二是職業優先。這一原則適合于職業選擇已經“有譜”、分數較高有選擇余地的考生。比如喜歡教師這一職業,那么第一就要選擇填報師范類專業。
第三是專業優先。這一原則最適合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當然也適合分數相對較低的考生。對前者,考生可以列出自己喜歡的專業和學校,結合分數在可能達到的區間內選擇。對分數較低的考生,學校選擇性不多,專業的重要性就更為突出,建議選擇技能性較強的專業。
第四是學校優先。三種考生較為適合這一原則。一是考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選擇,各門成績又比較均衡,就比較適合優先選擇學校。二是踩線的考生,考慮到“掉檔”可能性較大,首先選擇學校以保證就讀學校的層次。三是準備將來出國深造的考生,選擇在國外認可度較高的國內名校,有利于出國申請成功。
這是一個比較難以調和的矛盾,好學校的一般專業和一般學校的強勢專業,哪個選項都有優勢也有劣勢,具體怎樣選?我認為有一個原則可以利益最大化,那就是:一本選學校,二本選專業。
第一,一本院校主要有39所985高校,117所211院校以及地方建設的重點本科院校。總體來看,第一批次院校的辦學層次、辦學質量和辦學經費相差極大。如985高校和普通一本高校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能夠進入一所更好的大學,可能意味著有機會獲得更多教育資源。
第二,一本院校大部分實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淡化專業界限、擴寬專業面。這些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學術人才,是以培養學生基礎能力為導向,更關注學生基本能力和素質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第三,大多數名校制定了許多配套政策,能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如轉專業政策,有的學校會有30%的指標,允許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末換專業,甚至從文科專業可以換到理科專業。
第四,許多名校設置了跨校選課。即在A學校讀書,可以跨校選B學校的專業課程,通過B學校的專業課程學習,積累一定的學分,可以獲得B學校的相關專業或課程證書,甚至學位證書。甚至還可以在線學習與這個學校有合作的國外大學的課程。
分數高的優等生
作為高分的優等生,填志愿選擇的余地比較大,既可以學校優先,也可以專業優先,因為高考分數足夠高,所選的學校和專業大多屬于第一梯隊,怎么選學校都不會差,怎么選都能選上自己喜歡的專業。
分數居中的考生
這部分考生占比較大,尤其是那些剛過一本線的考生,填志愿是個比較費神的過程,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
大家都知道,每個省的招生政策不一樣,但有一樣是確定的,就是錄取的時候是根據分數由高到低錄取的。
個人建議學校優先。因為好的學校,學習氛圍濃厚,資源豐厚,哪怕勉強選了一個自己不太喜歡的專業,后面還可以嘗試換專業。退一步講,你的學習能力擺在那里,不喜歡的專業可能是不了解暫時不喜歡,又或者那個專業比較冷門但更容易就業。當然,你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專長,修雙學位的人也不少。
分數偏低的考生
這部分考生占比估計是最大的,報考志愿的時候建議專業優先。因為分數偏低,以高職專科為主,那就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學一門手藝將來更好就業。
盡管是?,還是建議選擇公辦大學里的?,一是可以享受本科生的資源,另外也有更大的機會專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