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志愿分配“沖、穩、!钡脑瓌t,將45個志愿劃分比例,可參考8:24:13填報志愿的比例,沖的學校選8個,在了解各高校往年投檔線和位次之后,根據自己的高考分數和位次來選擇高于自己同位分0-10分的學校。
按照志愿分配“沖、穩、!钡脑瓌t,將45個志愿劃分比例,可參考8:24:13填報志愿的比例,沖的學校選8個,在了解各高校往年投檔線和位次之后,根據自己的高考分數和位次來選擇高于自己同位分0-10分的學校,沖的學校存在的風險比較大,所以這部分學校所占的比例,也可根據考生自身情況適當減少。穩的學校選24個,通常選擇與自己同位分相同位置或低15分以內的學校,而且這部分高校必須占據比較大的比例,為的是保證考生大概率被錄取。保的學校是13個,為了防止穩的高校因投檔線突然上漲而導致考生滑檔的情況,可以找13個投檔線比自己同位分低15-30分左右的學校,以提高自己的錄取幾率。
平行志愿沖、穩、保的比例,為了避免滑檔,志愿間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將6個志愿全部填成同一層次的,那么一個志愿落空,后面的所有志愿都會落空,所以填志愿時,最好按沖、穩、保的方法,將各個層次的學校都填上,若前面沖的學校沒被錄取上,還有穩的學校,如果穩的學校也沒錄取上,那還有保底的學校,保底的學校一般比自己的高考成績最多低30分,所以被錄取概率非常大。
沖、穩、保的比例一般是2:2:2或者1:3:2,這兩種填法都比較合理,前者是更大膽一些,6個志愿中沖兩個穩兩個保兩個,對于這種填法,沖兩個它的好處是容易被比自己層次高的學校錄取,缺點是則是考生有可能沖進了好學校,但是上不了好專業(即專業調劑),后者的填法更穩妥,6個志愿中沖一個穩三個保兩個,因為沖學校,畢竟是有風險的,沖的學校的錄取分數比自己的高考成績高,被錄取的可能性比較小,而穩三個這樣的填法就比較安全,被錄取的概率也大,因此,在填報志愿時,沖、穩、保最佳的比例為1:3:2,即沖的學校個數為一個,這樣的安全系數更高,也更穩妥。
當考生知道自己高考成績后便開始準備高考志愿填報。很多家庭因為高考志愿而開始忙亂起來。主要是因為很多家長沒有上過大學,對于大學和專業了解太少?忌y和迷茫主要是分數不太理想,不知道咋樣選擇專業和大學。
考生志愿填報時“沖穩保”三個層次的院校,沖一沖必須要保證即使被調劑錄取,也是自己能接受的專業,否則就不適宜沖一沖;
而穩一穩,要以大概率錄取到自己的理想專業為考量;保一保,則要以保底不滑檔為目標,同時也要以吃透其最高分專業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