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是每個高考生都要面對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你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方向,也影響著你的人生選擇。因此,填報志愿時要慎重考慮,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和誤區,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后悔。本文將為你介紹一些填報志愿的避坑指南,幫助你做出更合理和更滿意的決定。
避坑一:不要盲目跟風
填報志愿時,很多人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比如家長、老師、同學、親戚等,他們可能會給你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甚至會給你施加壓力,讓你選擇他們認為好的學校或專業。但是,你要明白,這些人并不是你,他們對你的了解有限,他們的想法也可能與你不同。因此,你不能盲目地聽從他們的話,而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目標等因素來決定自己的志愿。當然,這并不是說你要完全忽視他們的意見,而是要理性地分析和判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
避坑二:不要過分追求名校
填報志愿時,很多人會把名校作為首選,認為名校就是最好的學校,就能保證自己的未來。但是,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首先,名校并不是適合所有人的學校,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也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你要考慮自己是否能夠適應和融入名校的環境和氛圍,是否能夠承受名校的競爭和壓力,是否能夠在名校找到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專業和方向。其次,名校并不是保證成功的唯一條件,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名校畢業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創新取得了成就。反之,很多名校畢業生也并不一定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你不能過分追求名校,而要看重學校是否適合自己。
避坑三:不要輕視專業選擇
填報志愿時,很多人會把專業選擇放在第二位或第三位,認為只要進了好學校就行了,專業可以隨便選或者以后再換。但是,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專業選擇是影響你未來發展方向和職業規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選錯了專業,可能會導致你在學習上感到困難和厭煩,在就業上遇到障礙和挫折,在生活上失去熱情和動力。因此,在填報志愿時,你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優勢,了解不同專業的內容和要求,選擇自己真正喜歡和適合的專業,而不要隨意或盲目地填寫。
避坑四:不要忽略志愿順序
填報志愿時,很多人會認為只要填寫了自己想去的學校和專業就行了,不用在意志愿的順序。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志愿的順序是影響你錄取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不按照自己的真實意愿來排列志愿,可能會導致你失去一些更好的機會,或者被錄取到自己不滿意的學校或專業。因此,在填報志愿時,你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和排名,以及各個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情況,合理地安排志愿的順序,把自己最想去的學校和專業放在前面,把自己可以接受的學校和專業放在后面,避免出現空檔或落榜的情況。
避坑五:不要輕易放棄調劑
填報志愿時,很多人會拒絕參加調劑,認為調劑就是退而求其次,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但是,這種想法是片面的。調劑是高考錄取制度中的一種補充機制,它旨在幫助那些沒有被錄取到自己志愿的考生找到一個合適的學校和專業,也為那些有余額的學校和專業提供了一些優秀的考生。因此,在填報志愿時,你不要輕易放棄調劑的機會,而要保持一個開放和積極的態度,了解調劑的流程和規則,選擇一些符合自己條件和期望的調劑目標,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獲。
總之,在填報志愿時,你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以自己為主,不要盲目跟風;
以適合為先,不要過分追求名校;
以興趣為本,不要輕視專業選擇;
以實際為準,不要忽略志愿順序;
以機會為重,不要輕易放棄調劑。
當前全國大部分省份均實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按“位次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投檔。平行志愿有一個主要特點:一次投檔。平行志愿雖然極大地提高了考生被錄取的概率,但也不是沒有風險。如果考生的志愿填報不合理,檔案雖然投出,但因種種原因而沒有被大學錄取,導致退檔現象發生,這就是“上線落榜”,考生就只能參加本批次志愿征集或進入下一個批次的錄取,這就是風險所在。通過大量的宣傳,考生知道了要避免退檔的風險,在志愿填報的時候盡量選擇服從專業調配。確實,服從專業調配對于絕大多數考生的志愿都相當于上了一道保險,但這道保險并不是萬無一失,實際上,有很多考生在志愿填報的時候,很糾結是否選擇服從專業調配,總是擔心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某校考生小張高考分數不高,剛過二本線十多分。在志愿填報的時候,因為分數不高,他的目標就是力爭被大學錄取。在每一個院校志愿后面,都選擇了服從專業調配,以增加錄取的機會。后來,小張順利被一所大學錄取了,可是那個專業卻是該校收費最貴的,每年高達4萬,連同生活費,一年差不多要6萬多,這對于部分家庭來說,確實是一筆難以承受的費用。但是每一名考生只能被錄取一次,當年是不可能有其他辦法了。其實,小張志愿后面還有3所大學,他都能被錄取,因為實在不能接受那過于高昂的費用,小張只有選擇復讀。
對策:小張的教訓告訴我們,專業調劑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提高被錄取的概率。對于在專業方面并沒有特別要求的考生來說,這確實是多一道保險;如果在專業方面有強烈要求的考生,那就需要在志愿填報的時候慎之又慎。為了避免出現被調劑到自己不能接受的專業的情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入手:一是在選擇了學校和專業以后,要把該校的所有專業都看一遍,特別是那種在本省招生專業不多,且里面有自己特別不能接受的專業,那就要慎填該校,如果不是特別想進入該校學習,最好換一所專業較多,選擇余地較大的大學;另外就是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分數,要相對保守一點,選一兩個錄取分數較低且自己能接受的專業。
這里也要強調一點,雖然服從專業調劑有上面所說的風險,總的來說,專業調劑并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為了避免“進檔退檔”的情況出現,建議考生在填報的時候還是盡量要選擇服從專業調劑。
在很多社會中志愿填報指導機構大力宣傳:保證不浪費考生的一分,踩線被大學錄取。確實,考生在高考中取得的每一分都是寶貴的,很多時候,一分就能決定一個考生的命運。所以,在志愿填報的時候,力求讓考生踩線被大學錄取,不浪費一分,或者浪費最少的分數,讓考生的分數最大利益化,這是每一個考生及志愿指導老師都應該追求的目標。但是過于追求不浪費分數,也可能給自己帶來煩惱。
某校考生高考分數超一本線50分,考得非常不錯。某志愿填報機構指導他填報志愿的時候,承諾所錄取的大學不會浪費他一分。后來,小楊果然被一所大學錄取,他的高考分就是那所大學的調檔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踩線錄取”。但是,小楊極度不喜歡所錄取的專業,打電話問了這所大學,大學明確表示,該校不支持學生進校后更換專業,這讓他非常苦惱,他思前想后,實在不喜歡那個專業,最后只好選擇復讀,來年再戰。
對策:在志愿填報的時候,不浪費高考分數固然重要,但是讓自己讀喜歡的大學,學喜歡的專業才是最主要的。高考分數是為志愿服務的,過于追求不浪費分數的目標而忽略了學校和專業的選擇,這實屬于本末倒置。在選擇意向高校的時候,最好把這些高校的專業都要看完,看看有沒有自己特別不喜歡的專業,如果有,那就果斷放棄。特別是對于專業有強烈要求的考生,在選擇高校的時候,要合理評估自己的實力,在分數上要留出足夠的空間,這樣被更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錄取的可能性要大些。
高考是看分填志愿,考生參考意向大學前幾年的錄取數據,選擇錄取幾率高的院校和專業,許多考生被理想的大學和喜歡的專業順利錄取,確實極大地方便了考生。但是也有一部分考生的高考分數明明超過了所填大學的錄取線,卻遭遇了投檔又退檔。這確實是讓人沮喪的事情,其實,這是考生沒有注意到所填大學的一些限制條件所致。
一類是身體受限。身體受限主要是身高、視力、體重、性別等。這類主要是軍事院校、醫學類院校等,對于考生的身體條件有不同的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績雖然達到了這些大學或專業的錄取要求,但由于或者考生的體檢結論有一些缺陷,或者某些專業對性別要求,不符合所填報專業的要求等原因,檔案雖然投出,最后還是被退檔。
一類是分數受限。部分大學對于某些專業的考生,有對某單科成績要求,如對外語或數學成績的要求,某些大學的藝術類專業對文化成績的要求等,考生在填報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到這類要求,雖然總成績達到了該大學的調檔線,考生的檔案也被投到該大學,但是由于成績不符合要求而出現退檔的現象,或者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錄取。
一類是錄取規則的受限。大多數高校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具體的專業錄取規則,大致可分為三種:分數優先、專業優先、專業級差三種。專業錄取規則的不同,考生錄取結果可能也不同。目前,分數優先是大多數高校采用的專業錄取方式。
一類是外語語種受限。軍事院校、部分大學的語言類專業等對考生的外語語種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特別是小語種考生在填報的時候,一定要看清要求。
對策:考生在填報院校專業志愿的時候,一是要在《招生考試報合訂本》上看清院校專業后面的要求,一般來說,院校某些專業如有附加條件,常以“括號”等備注的形式出現,或在該校所有專業的最后,以“備注”的方式公布。考生在填報的時候一定要看得清清楚楚。二是要看該院校的《招生章程》,大學的《招生章程》包含了高校的校址、層次、辦學類型、招生計劃分配的原則和辦法,對考生身體健康要求(體檢要求),報考的限制條件,進檔考生的錄取規則(如對考生加分成績的認可、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還有學費標準,聯系電話等等。要查閱大學的《招生章程》,或者登錄官網,確保信息來源準確,方便查詢。
大學專業門類眾多,在目前,本科有12個專業門類,700多個專業;專科有19個專業大類,700多個專業。大學每年還有新專業不斷出現。不同的專業之間,有的差別較大,即使是看起來名字相差不大,好似是同一專業,其實各自的培養方向,研究內容,將來的就業方向都不盡相同。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工程與生物科學等等。面對眾多不同的大學,不同的專業,一些考生或家長,很容易陷入選擇困難,很容易出現兩種現象:一個是以名字識專業,對于某專業學什么,將來干什么想當然,大概加估計;一類是盲目跟風,人云亦云,趕時髦,要學“最熱門的”或者“最好掙錢的”專業,隨便一填,最后考生要么掉榜,要么去了一個不想去的大學或不想就讀的專業,結果難受四年,耽誤了青春,浪費了時間。
對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生的個性、愛好、家庭條件、就業想法等不盡相同。人們公認的那些熱門、就業“錢”景好的專業并不一定能適合所有的考生。適合考生的專業才是好的專業,而不是別人口里的熱門、就業“錢”景好的專業。當然,那些所謂熱門、就業“錢”景好的專業如果本就是考生感興趣的專業,那就是兩全其美。不管考生對于專業有沒有特別的要求,在志愿填報的時候,考生和家長也要通過各種方式對所選擇的專業進行了解,以做到心中有數,這是對考生未來的負責。